母亲那柔和而深情的目光,恰似五月的阳光,丝丝缕缕的,洒在大地上,让人觉得无比温暖,而又蕴含着无限希望。

母亲温柔的手,恰似五月的轻风,轻轻地拂过每一寸土地,抚平我们心中的褶皱,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与力量。




母亲的爱,恰似五月的海洋,深邃而博大。它容纳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蜕变。

在母爱的海洋里,我们学会了坚强,也懂得了宽容。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那份深沉的爱始终如影随形,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让我们在这个充满温情的季节,让我们在这温暖的阳光下,细细品味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用心感受那份永远不变的亲情。

01

邶风·凯风

《诗经》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一个“孝”字,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之一,而这首诗正是古人表达孝心的真挚反映。

这首诗是说:惠风从南而来,她温柔地掠过酸枣的嫩绿芽尖。嫩芽如同被鼓舞了一般茁壮成长,日渐粗壮,恰似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女,不辞辛劳。

惠风从南而来,此刻它吹拂在已长成参天大树的枣树之上。母亲如这惠风一样贤惠慈祥,若儿女们不成才,岂不是辜负了母亲的一片苦心与养育之情?

清凉甘冽的泉水源自浚邑城外,却能够反哺浚邑之城,而母亲养育了七个儿女,却仍需辛勤劳作,未曾停歇。

黄雀尚且懂得用清亮婉转的歌声,唱出悦耳动听的曲调,而母亲养育了七个儿女,竟无一人能慰藉母亲那颗操劳的心。

这首诗重章叠唱,且用了比兴手法,以“凯风”比喻母亲的哺育,以“”比喻年幼之子,深刻描绘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读罢令人感慨万千,深思不已。




02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天下皆知的母爱颂歌,它出自于大唐诗人孟郊之手。孟郊早年出身寒微,仕途坎坷,流离失所,历经人间冷暖,更觉亲情如金。

年届半百,孟郊始中进士,写下著名的“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诗。

之后,孟郊历尽千辛,终得溧阳县尉一职。此时的孟郊,想起了他一生最爱的母亲,于是把她接来一同居居。而忆及往昔一切,孟郊不禁百感交集。

忆及临行前的那天深夜,头发花白的母亲手执针线,就着昏暗的油灯,一针一针地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裳,每一针下去,都满载着她对孩子的不舍。

母亲深恐自己的孩子归来遥遥无期,于是将衣裳的针脚缝织得密密的,只为它能够经受时间的磨砺,陪伴孩子更久一些。

人一生的成长,不知要花费母亲的多少心血,多少艰辛。这样的恩情,谁人能报?正如嫩绿的小草,终其一生,都难以回报春光的温暖。

此诗源自诗人内心,它以清新质朴的笔触,满载着诗人对母亲深沉的情感。千百年来,拨动着每位读者的心弦,却能够历久弥新。




03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写下这首诗的诗人是清代杰出诗人黄景仁,他是“毗陵七子”之一。他才一生华横溢,命运多舛。家境贫寒的他,被迫漂泊四方,寄人篱下。

所以这样的一个才子,不得不在公元1771年一个风雪肆虐的夜晚离开家乡,去远方谋求生计。

离别时,黄景仁望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于是挥毫泼墨,写下这首读了便令人想哭的诗。

在诗中,黄景仁说:将踏上征程的我,在离别的那一刻,轻轻地掀起门帘,与年迈的母亲告别。

满头银丝的母亲,眼中泛起朵朵着哭干的泪花。每一朵泪花里,都闪烁着她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深深忧虑与不舍。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诗人无法陪在母亲身边尽孝,只能轻轻地掩上柴门,凄凉地离去。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养育子女又有何用?反倒不如没有!

此诗情感真挚,把诗人与老母分别时内心的那种痛苦、无奈、悲凉与自责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的“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道出了天下子女那种欲哭无泪的辛酸,以及那种想要尽孝却又不能的无奈,令人无比动容。




04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写下这首《岁暮到家》的蒋士铨乃是清代杰出的戏曲家与文学家。他精通戏曲,擅长诗文,与袁枚、赵翼合称为“江右三大家”。

此诗情深意切,它描绘了蒋士铨于岁末时匆匆归家,深切体悟到母爱的伟大。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真挚,情感饱满而不失自然。

在诗人心中,母爱如海,浩瀚无垠,阔大无边。而母亲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年终子女归家之时那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场面。

母亲曾为我精心缝制的冬衣,做工真的是细密工整。上面的每根一针线,仿佛都还留存着母亲的体温,仿佛都还留存着母亲的思念。

这都还不算什么,最让人难忘的是那充满爱意的家书,上面的每一个字迹都清晰如昨,一笔一划,更是流淌着母亲那绵延不绝的思念与殷切期盼。

如今佳节重逢,母亲两眼满是怜爱之情,她轻抚着我身,说我瘦了;还不断地呼唤着我的乳名,关切地询问旅途的艰辛。

身为子女,我心怀愧疚,未能在母亲面前尽孝,亦不敢向母亲吐露在外经历的风霜雪雨,唯恐增添她的忧虑与担心。




05

思母

宋·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这首诗颇为独特,而写下这首诗的诗人是一位叫作与恭的宋末元初的僧人。与恭刚出家不久,其父亲便撒手人寰,只剩下年迈无依的母亲。

这使得已经出家的与恭,不得不时时记挂家中的老母,并时不时地接济母亲,为其购置些许物件。

然而世事无常,没过多久,与恭的母亲也悄然离世,这使得与恭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与恭说:看到秋日的寒霜把芦花摧残得落花满地,不禁心生悲凉之情,泪如泉涌。因为那曾经白发苍苍的母亲,再也无法倚靠在柴门,盼儿归,看儿归。

想想去年五月,那时梅雨连绵,家中米粮皆尽,而为了奉养母亲,与恭不得不典卖袈裟,换取微薄的米粮,回家侍奉老母。

此等凡尘琐事,诗人却能以质朴的语言描述出来,还能字字含情,动人心弦,真可谓是一片赤子孝心,跃然纸上。

与恭为了梦想与追求,选择了遁入空门,古佛青灯,却无法一直陪伴母亲,在母亲身边尽孝。而母亲为了等待孩子的归来,却日日独倚柴门盼望。

而这样的事又何止发生在与恭一人身上,因为即便是在今天熙熙攘攘的尘世中,为了生活,为了去远方追求梦想,又有几人没有这样的矛盾与无奈?




在以上诗人们的诗中,每一首都流露出了生活的清苦与亲情的真挚,让人读了不禁泪如雨下。

所以母爱,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赞歌,特别是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伟大的母爱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应该真心地歌颂母爱,并且向她说一声:“您辛苦了,节日快乐!我永远爱您!”

*图片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