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福建省泰宁县检察院会同县法院将庭审搬到群众“家门口”并现场普法。
福建省泰宁县检察院是个仅有3个业务部门、32名干警的山区检察院,每年办案数却达500余件。去年以来,该院办理的7起案件获评市级以上典型案例,办案经验被央视等媒体报道。
“对内一体履职贯通‘三个管理’,对外协作配合汇聚社会资源,为高质效办案注入了关键力量。”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小斌说,只有把检察工作放在中心全局下谋划推动,才能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取得更好办案效果,这是山区小院实现大作为的必由之路。
从2名未检干警到县乡(镇)村三级“春蕾安全员”队伍
最初,该院仅有2名未检干警承担着办案监督、普法教育、关护帮教等全部未检工作,显得势单力薄。为此,该院整合业务骨干组建“未检闽e站”团队,建立被害人一站式取证司法保护机制,成立“麒麟未士·丹山琢玉”未检工作分队和“春蕾幸福家”工作室,组建县、乡(镇)、村三级“春蕾安全员”队伍,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落地见效。
在一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中,张某在托管场所实施猥亵、奸淫犯罪行为,数罪并罚后被从严惩处。案件办结,如何从源头防患于未然?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促推职能部门开展托管机构专项治理行动,5家存在问题的托管机构进行整改。
对于被害人,该院在为其争取司法救助金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尽快走出阴霾。据了解,泰宁县的托管机构此后再无类案发生,未检工作综合履职、同向发力,取得“办理一案、规范一行、治理一片”成效。今年1月,该案入选2024年度福建省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古城保护修缮催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新机制
泰宁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是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城市。近年来,泰宁县检察院主动融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催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新机制。
2024年9月,泰宁县政府应邀参加最高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举办的公益诉讼专题座谈会,并就府检联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一站式受理、分流、处置、反馈等工作法进行交流。
近年来,泰宁县检察院着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开展“进古村、访群众、查文物”专项行动,发现已有7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存在坍塌风险、消防安全监管不到位问题。该院依法制发检察建议,要求行政监管部门及时修复、保护古村落。如今,36栋古建筑修旧如旧,这个江南最原始的山寨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聚焦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领域突出问题,该院在古城设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益诉讼工作站,建立古城保护修缮“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和文化遗产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运用“检察建议+公开宣告+圆桌会议+跟踪回访”办案模式,保护修缮古城内20余栋古建筑,为守护古城根脉、历史文脉,留住乡愁提供了司法保障。
参与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
泰宁常住人口10余万人,刑事案件大多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不少案件由邻里纠纷引发。办案中,该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苏某、肖某系同村村民,二人因两元钱发生争执,进而动手打架,肖某受轻伤。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多次深入当事人家中耐心释法说理,最终促成苏某认罪认罚,自愿赔偿肖某经济损失,双方达成和解。公开听证后,该院依法对苏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2024年,该院积极参与泰宁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履职办案全过程,妥善处置来信来访16件,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