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西天府医院的空中医疗救援队划破晨雾,当科创生态岛的无人机咖啡掠过朝阳,天府新区,这座国家级新区在以“千米低空”为舞台的产业变革中,正突破重力、展翅腾飞。
5月13日,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产品发布会集中发布和展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低空经济“四川造”产品和低空航线,营造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发展,为四川省低空经济从蓄势“起飞”向乘势“高飞”奠定良好基础。
5月13日,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产品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图源:四川新闻网
天府四川的低空正在“解锁”新未来,而在成都平原的蓝天版图上,天府新区以低空经济产业年增速20%的成绩,让行业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实力与潜力。
天府新区如何让天空产业突破“三重门”?答案藏在其以创新链—产业链—场景链协同破局的实践中。
01
创新链
从“硬核制造”到“数字底座”
从兴隆湖出发,在距离20余公里的纵横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暨鹏飞科技园,是纵横股份的核心研发制造基地,此次大会上,其发布的产品“纵横昆仑JOS-C700无人值守系统”便诞生于此,该系统具备自主起飞、智能作业等全流程作业能力,大大降低了无人机使用门槛,已成为低空数字经济主要基础设施。
纵横昆仑JOS-C700无人值守系统。
在距离兴隆湖更近的 凤栖谷科技创新产业园,刚刚入驻不久的四川傲势乐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XC-150油电混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系统,也在此次活动上精彩亮相。公司总经理王劲曾表示:“傲势乐翼将依托凤栖谷,全力建设全谱系中小型无人机核心技术研发与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标杆,同时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培育人才沃土,为企业及新区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有了这些“硬核制造”作为底气,天府新区如何迎风“起飞”?
首先要能“飞起来”。四川天府新区正逐步将W类(非管制空域)适飞空域占比由5.82%拓展至69.9%左右,为新区各类低空飞行活动创造条件。目前,已建成华西天府医院起降场、蓉漂人才公园等多个起降场,正同步开展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将结合场景需求,研究飞行保障站点及服务站、地面基础设施(直升机通用机场、eVTOL垂直起降场、无人机起降点)等布局方案。
↑位于天府中央商务区的蓉漂人才公园。侯涛 摄
低空的“路”怎么导航、怎么管理?天府新区正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密集航线和复杂业态需求的低空管理服务体系,目前已印发《四川省、成都市低空空域服务机构一体运行工作规则(试行)》,初步形成了省市协同、资源共享、一体运行、无缝衔接的省市低空空域管理服务机制。
去年,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开始试运行,如同空中交通的“数字交警”,提供全域无人驾驶航空器有序、安全、高效、合规飞行的保障功能;成都低空气象台启动运行,将气象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服务低空经济,也标志着天空产业开始挣脱自然束缚。
02
产业链
增速20%背后的“热带雨林”效应
2024年天府新区的成绩单显示,低空经济产值增速20%,而这背后,是30余家重点产业链企业与6个创新平台形成的生态矩阵。
一言以蔽之,天府新区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无人机“两大整机”,强化机载设备与系统、工业软件、先进测试、复合材料“四大配套”支撑。
在无人机整机方面,位于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的纵横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建立了一套以销定产、敏捷反应的无人机柔性制造技术体系,3700架标准机型的年产能产线正全速运转。傲势乐翼等龙头企业的加入,加速了天府新区天空智慧矩阵的构建。
涡扇发动机。图源:四川制造
去年年底,天府轻动公司自主研制的高端涡扇发动机在四川天府新区实现首次点火,让众人看到了新区企业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硬核实力。聚焦涡扇、涡喷、混合动力领域,新区还集聚了清航引擎、四川观想科技等企业扎根,让“空天产业”有更强动力。
瞄准通信、导航、感知、控制等“空中神经网”领域,新区集聚空御科技、汇蓉国科、紫瑞青云等企业。当前,由汇蓉国科研发的低空交通安全服务系统已投入使用,这套系统通过“雷达+智能平台”构建全天候空中防线,为合法飞行护航。同时,该企业最新研发的“低空数字警察”系统即将上线。
与此同时,天府新区引聚商飞软件、安世亚太、钢研纳克、数智传感器检验检测中心、成都优材科技、航大新材料、剑涧优能等企业,聚焦设计、仿真、先进测试、复合材料等领域全面发力。
在高能级平台建设上,天府新区已落地实验室、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等6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并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孵化欣然动力等企业10余家。建成成都超算中心、国家数值风洞工业软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6个。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马骥 摄(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建圈强链是推动低空经济腾飞的关键抓手,政策工具箱的精准配置更强化了生态韧性。
今年3月初,四川天府新区发布19条低空经济合作机会清单,还与多个创业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全方位夯实天府新区低空产业发展支撑;《四川天府新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给出单个条款最高支持可达1000万元的利好;12.8平方公里航空动力科创区、国有载体13个、厂房面积总计152万平方米……政策、空间、资本,三维赋能,让“天空之城”先行示范区域更加可期。
03
场景链
从“盆景”到“风景”的跃迁
在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停机坪,空中“120”紧急救援顺利完成实战演练。
兴隆湖水域,无人机“警航队”腾空而起,对兴隆湖片区展开动态巡航任务。
在成都科创生态岛,无人机变身“智能空中配送员”,10分钟将咖啡送到顾客手中。
秦皇湖上空,游客乘坐一架架直升机呼啸而过,享受“穿越公园城市”极致观光体验。……
2024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停机坪,华西应急医护队伍将“伤员”转移救治,完成“紧急救援”演练。
发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是牵引。目前,天府新区重点围绕工业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应用,打造公共服务、航空消费两大类场景,先后开展低空巡查巡检、物流配送、文旅观光、应急救援等领域的验证及试运营飞行,其中华西天府医院空中医疗救护、大气+森林防火、无人机教培及飞行测试基地等10个场景已实现常态化飞行。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当万亿产业规模写入国家战略,预示着低空经济爆发正接近临界点。
川航集团联合沃飞长空推出“民航+低空出行”城市接驳。图源:四川发布
在此次大会上提到,今年,四川将开通一批低空航线,为进一步丰富低空应用场景提供重要支撑。现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表示,这些航线的开通,让乘客既能享受跨越山河、“缩地成尺”的便捷出行,也能沉浸式体验飞翔在天地间的独特乐趣。
而对于企业来说,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更需要在应用场景中完成试验和迭代。“成都最独特的优势,是把城市变成了新技术的最佳试验场。”汇蓉国科总经理汪宗福曾提到。
抢抓万亿级“新蓝海”,逐千米低空。
随着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创新型企业引领带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链不断完善,天府新区这座公园城市首提地,千米以下的天空会更加繁忙。
记者:郑晓凤
编辑: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