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道学玄妙法天地

尽管老子一生的著作仅包含千余字,他却深刻揭示了宇宙的奥秘。正因为他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他选择了沉默和谦逊。然而,关于他的传说却极为丰富。老子的化身众多,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后来的广成子、河上公,都被认为是他的化身。

道教的神祇大多为民众所熟知和敬仰,但三清却显得尤为特殊。其中,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主要在道观中接受供奉,而在民间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三清中的太上老君则广为人知,许多以老君命名的地方遍布各地,如老君岩、老君洞等。太上老君,亦称道德天尊,即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同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然而,在道教神祇体系中,庄子仅被尊为南华真人,地位远不及老子。这或许是因为《道德经》五千言的深邃智慧和老子身上所散发的神秘光环。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公元前571年诞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历乡曲仁里,原名李耳,字聃。他是一位遗腹子,出生时父亲已故。这位新生儿拥有一副非凡的相貌:白发、黄脸、额头上布满皱纹,方眼,以及异常肥大的耳垂。因此,他被赋予了“聃”这个名字,意为耳垂硕大。由于名字与外貌的这种巧合,人们多以他的小名李耳相称,而鲜少知晓其正式名字。

关于老子的出生,还流传着一则更为神秘的传说:据说老子是玄妙王女儿腹中的胎儿,经过长达八十一载的孕育,在商朝武丁时期降生于楚国。

这位非凡的孩童以一种神奇的方式降临人世,他从母亲的右肋诞生,并在李树下被母亲所生。老子甫一落地,便指向那棵李树,宣称:“此乃吾之姓氏!”因此,他便以李为姓。由于他在母体中孕育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出生时便长有长长的胡须,宛若一位长髯智者。因此,人们便以“老子”来称呼他。



老子,学识深厚,是那个时代备受尊敬的学者。因此,他被委以周朝守藏室之吏的重任,相当于现代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职位。随后,老子还担任了其他一些官职。

作为当时杰出的哲学家,老子曾接待过前来求教的孔子。孔子询问老子关于“道”的真谛,老子回答:“优秀的商人总是低调行事,仿佛无货可售;君子拥有高尚的德行,却表现得如同愚人。摒弃你的傲慢、过度的欲望和野心吧,这些对你并无益处。”孔子又询问“仁义”,老子却对孔子所倡导的仁义进行了批评。

孔子返回后,深思了三天,并暂停了对弟子的教学。他感慨地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翔;鱼儿,我知道它能游动;野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而龙,它在云雾中翱翔,难以捉摸。我今日所见的老子,不正是一条龙吗?”



自古以来,一幅名为《孔子问礼图》的画作流传于民间,画中描绘了年轻的孔子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恭敬求教的场景,两人周围分别有车乘和随从相伴。这幅画生动地展现了儒家与道家的交流,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一个引人入胜的片段。

随后,李聃辞去官职,隐居山林,骑着青牛离开函谷关。当李聃离关尚远时,守关的官吏尹喜便望见东方有一团紫气飘来,他心知必有圣人降临。尹喜素来敬仰李聃的学识,见到老子到来,便亲自出关迎接,并向老子求教,热情地邀请老子在函谷关停留数日。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老子撰写了他唯一的著作——五千言的《道德经》,之后便不知所踪。

有传说称,老子离开函谷关后前往印度,并在那里成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导师,这便是所谓的“老子化胡”传说。

关于老子的寿命,有说法称他活到了160岁,也有说法称他活到了200岁。无论如何,他的一生都充满了神秘色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