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里的温柔时光
□ 唐明霞
老年大学楼梯间的休息处,初夏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给米色的墙面涂上一层暖黄。我坐在木质长椅上休息,几位刚下课的老人热烈交谈着走了过来。说话声如同一串串音符,在阳光中跳跃。其中一位满头银发的奶奶格外引人注目。“组长,这个歌,我读都不会读,怎么去表演哦。”她话音里带着笑,眉眼弯弯,眼角的皱纹都染上了俏皮的意味。
五月份老年大学有校庆活动,各个班级都在准备表演节目。
旁边的组长信心满满:“没关系,我帮你搞定这个难题。我这里有中文注音版的歌词,你用手机拍一下。”听到这话,我乐得咧开了嘴,这不是我们初中刚学英语时的玩法吗?
银发奶奶一边笑应“好嘛”,一边掏出手机拍照,嘴里还在嘟囔着:“还是担心练不会呀。”组长摆摆手,语气轻快:“不怕不怕,主要必须凑人数。”
他们刚好就坐在了我的旁边。我满脸堆笑凑过头去,看了看歌单,英文歌曲,每个单词都标注着汉字。再看那位银发奶奶,一脸又是担忧又是笑的可爱模样。岁月有情,染白了她的青丝,却让她依然葆有温和与童真。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上班路上经常遇见的一位老人。也是满头银发,衣着清爽整洁,总是安静地坐在地铁口边上,面前的小竹篮里摆放着一串串黄葛兰,椭长的小巧模样,润泽的米黄颜色,散发着清甜的香气。三块钱一串,两朵。我经常买,每次都是两串。
偶尔会笑着同老人讨价,太婆,我买两串,五元钱,可以不?她总是回答我,好。然后压低声音,带着几分亲昵地说,你不要对别人讲哦,别人都是六元钱买两串。我会用力点头又摇头,嗯,我不说。但扫微信付款时,我输入的一直都是“6”。
与这位奶奶讲价,其实是想多和她聊几句。她身上萦绕着被悠悠岁月琢磨出来的宁静气息,那如云的银发里,藏着让人想要靠近的温柔。
思绪又飘向遥远的重庆。我的婆婆今年96岁,也已满头白发。她如今虽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却依旧精神矍铄。每次我们回到重庆,她都能一眼认出我和女儿。但是,之后,她会时不时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开车回来的吗?”“娃娃有没有跟你一起回来?”……一遍又一遍。她每问一次,我都笑眯眯地回答她一次,从不觉得麻烦。姑姑们都在旁边笑。
有时,婆婆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神色温柔,阳光为她的白发镀上一层金光。我常常望着那一头生辉的白发出神,仿佛看到岁月长河里,那些千丝万缕的温暖时光正缓缓流淌,无声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作者系四川省散文学会评论部部长)
梨花情缘
□ 罗坤
那年春天,仁寿县曹家镇天高云淡,阳光明媚。你站在梨树旁,梨树上开满白色的小花朵;你一袭黑衣,长长的披肩头发,小小的瓜子脸,一对闪闪会说话的眼睛,深深把我吸引。
你说我像紫罗兰那么清高,那么一尘不染。我说我不是紫罗兰,我只是一棵家乡的梨树花,兀自开在山野……我说,你像什么呢,你那么的美那么的亭亭玉立。你也像梨花,一入眼就是一种震撼。家乡的梨花一泻千里,白茫茫的一片花海,而你就是其中最美的那一朵!
躺在春阳的余晖里,你依偎在我身旁,听春风吹落梨花的咳嗽声,像雪花飞入大地。
终于到了2016年,我们的孩子“六月雪”诞生了。因为她是在六月中下旬上市,果肉洁白如雪,故取名“六月雪”。果树专家通过梨树嫁接,扩种我们的孩子“六月雪”18万株,让她生长在镇上的旮旯角角……
此后,我们携手在花间流淌,笑看梨果满枝条。我们不仅仅收获了爱情,还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欢愉和满足。
再后来,眉山开始乡村振兴,我们抓住机遇,修建百年梨乡旅游度假小镇,建设旅游大道,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业,积极引导农户兴建农家乐。产业振兴了,曹家镇也出了名,先后被省、市、县评为优质梨之乡、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四川省十大最佳赏花目的地。
而今梨花依旧,婉柔、多情、细腻。那棵四百年“永不分梨”的老树王用时间的长度,见证着我们的爱。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去西极
□ 王耘花
北纬39.73°、东经73.98°,中国西极的石碑就耸立在那儿,在海拔三千米的光秃秃的山顶,等待送别今天的最后一缕阳光。
站在喀什乌恰县吉根乡斯木哈纳村,打开地图,找到那个最西的点,很容易就能定位到它。“去最西边,忆狼烟,风在喀什转个圈。”凤凰传奇演唱的《山河图》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在整首歌大气磅礴的豪迈吟唱中,它并没有特别出挑,但是当我真正到了南疆,才明白短短一句歌词里所蕴含的大写意的气韵。而如今,歌里吟唱的“最西边”近在眼前了,去了西极,便意味着你真的到过了中国的最西边,怎能不叫人雀跃。
从喀什的莎车县到柯尔克孜州的乌恰县,历经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斯木哈纳村。此时已是北京时间下午7点多,但对这个边陲小村庄来说,天光尚早。阳光从云层中穿透下来,照射在黄色、红色、褐色的大地上,远处的山脉错落起伏,交叠着向四面延伸,仿佛永远没有尽头。同车的人们已然昏昏欲睡,直到车转过了一道弯,西极石碑陡然出现在远处的山巅,大家才重又兴奋起来。
那是怎样的山呢?光秃秃的,几乎不长草,能看见山体本来的面貌。那些沟沟壑壑,是被时光的尘沙磨砺出的皱纹,云层压得很低,山顶的石碑看起来很小,却极有气势,不言不语地挺立着,几乎要插入云里。太远了,太高了,若不是骑马,我觉得自己肯定没力气爬上去。
车驶过红色的“西极疆门”,此时再看石碑,已不算高,可通往石碑的路,却是“之”字形的阶梯,有些甚至绕到了山的背面。我选择了骑马上山,牵马的是一个柯尔克孜族的老者,戴着鸭舌帽,背着手牵着绳走在前面,时而回过头看一眼。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行至山顶,西极石碑便在一段陡峭的木梯尽头。
风呼啸着刮过,海拔三千米的风带来些许凉意。抬望眼,两座高大的塔形石柱立于平台上,一左一右呈对称分布,中间夹着一颗银色圆球,浅驼色石碑上标注着鲜红的“中国西极”,以及此处的经纬坐标。除此之外,平台上什么都没有。似乎有些简陋呢。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极简风格的石碑里蕴含的庄重与肃穆,却充盈在身体里,让人在稍稍有些稀薄的空气里,甚至体会到一种肾上腺素飙升的兴奋。石碑后的栏杆边,每隔两米就插着一面五星红旗,我头一次发现,原来“红旗猎猎”真的是一个拟声词。红旗后,远处有山峦,山脚有村落,河流蜿蜒着向前,金色的光线隐藏在云里。
骑马下山的时候,我还在回味刚刚山顶所见之景色。去中国西极吧!乘着风,去感受河山固,心安宁。
(作者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回乡,蛙声挂在夜空(组诗)
□ 许庭杨
乡村之夜
你和亲人话家常的时候,我的心
在场,那些简单透明的语言
散发着粮食、蔬菜的馨香
温暖的月光浸湿思绪,你心中的
思念流淌,成熟的蛙声挂在夜空
星星一样闪亮。你脸上的快乐
洒满院坝,弥漫山野
目光里飘飞的喜悦,温暖亲人的
心房,想象你高兴的样子
我心中就充满阳光,清凉的山风
如蜜,涂满你的身体和遐想
你和夜色融在一起,身体柔和
云彩一样,思绪温暖,闪着光亮
语言轻盈,长着翅膀
回乡
你开始陌生的脚步,踏响孤寂的
山路,激动的山雀屏息谛听
忘了用鸣唱欢呼
隐匿于草丛泥土的昆虫动物
纷纷现身,来不及抖掉尘土
花朵们和你心心相印
都有浓郁芳香和一点点寂寞
青草伫望着你的身姿
有一丝惊奇,更有一丝羡慕
你的神情击打着山野
大地的心跳,颤动满山树木
老家的炊烟飘进你的心空
你的目光有些潮湿,有些模糊
山中回来的人
从山中回来的人,身上落满鸟声
落满风冰凉的脚印,几丝草屑
在衣服上摇动空气和阳光
有的花朵重,有的芳香轻
鞋上的泥土,是沉淀的岁月
有阴有晴,有昆虫的气息
也有牛羊的蹄印,有粮食
在饱满过程中的呻吟
她不说话,语言都种在山野
有的开成花,有的长成草
也有的长成树木
把大山和野地全都打扮成风景
她的内心起伏着峰峦
从山谷里吹来的风
把她的思绪吹得草色青青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李星彤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李晓龙
终审 | 郑先聪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