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华街道整合辖区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以非遗传承为载体、以文艺队伍为纽带、以节气文化为脉络、以惠民宣讲为触角,打造出“有温度、有记忆、有活力”的文化社区,成为新时代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动样本。

非遗传承赋新能,厚植文化“生命力”

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结合传统节日与重要节点,开展“非遗进万家”活动,让辖区居民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创新推出"非遗+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轴线,新华街道构建"四时之美"文化体系:春分以石头画绘春景,清明以手缝针话家风,谷雨以木版印春华。每个节气配套"三个一"工程——一场民俗体验、一次科普讲座、一件手作纪念品,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今年以来,新华街道开展非遗活动7场,先后吸引200余位居民参与其中,共同感受传统节日深厚魅力与丰富内涵,同时也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多元队伍聚合力,激活文化“内生力”

街道以“群众主导、专业赋能”为理念,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寻访、居民自荐与他荐、公开招募等方式,挖掘培育文化能人、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广泛开展专业培训、才艺展演活动,让文化骨干既有展示舞台,也有满满的成就感。目前已培育出新园村“百姓舞台”群众艺术团、新河社区红色阅读队、七西村跑旱驴表演、益德社区手工编织队、德苑社区京剧队等社区文艺队伍。在文化队伍迅速壮大的同时,积极发动机关、学校、医院参与社区结对共建,开展文艺、医疗、教育、科普等各类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惠民宣讲增实效,提升文化"传播力"

街道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采取“固定+流动”“线下+线上”等方式实现宣讲全覆盖。“红白事要简办,铺张浪费可别干。”由三七村党员牵头组成的宣讲队在文明实践广场表演新编排快板节目《移风易俗树新风》,用简明的板词、嘹亮的声音、轻朗的节奏为现场群众带来了一段朗朗上口的移风易俗“微宣讲”,赢得了围观群众的热烈掌声。新华街道青年宣讲员通过“宣讲+文化”“宣讲+互动”等形式,打造涵盖红色精神、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移风易俗等多层面多领域的宣讲活动。 今年以来,新华街道拍摄剪辑文化类宣讲视频10余个,累计播放量3万余次,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惠及人次1000余人。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独奏曲”到“交响乐”,新华街道正以文化为针、以民心为线,绣出文化社区的锦绣画卷。下一步,新华街道将继续创新文化社区建设之法,广纳多方资源,融合乡村发展,以非遗文化、演出活动、文艺队伍等为主要抓手,将传统文化艺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融合,把优秀的文化送到居民家门口,共筑文化长城。

(供稿:德城区新华街道潘星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