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街道以“民需”为导向,以“民享”为目标,以“民治”为路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知识技能、享特色课程、寻生活乐趣,将社区学院打造为“幸福加油站”,激发基层治理“源头活水”,共同绘就“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健康向上、邻里团结、幸福和谐的社区新图景。


“订单式”开班,描绘居民兴趣画像。延安街道线上摸排需求、实地调研需求、反复论证需求,对居民需要开办哪些兴趣课程、对课程有何期待以及对课程的时间安排有何建议等问题展开调查询问,精准描绘好社区“居民兴趣画像”。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楼栋议事会协商,捕捉群众真实诉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设立“心愿墙”“微提案”专栏,让个性化需求有处可诉。创新推出“三单制”服务模式,让居民填“点单表”、社区列“课程单”、老师接“任务单”,实现社区学院供需精准匹配。短短几周时间,数千份兴趣“订单”、意向“清单”迅速收集上来,社区学院“接单”后联系老师开设一系列课程,涵盖各个年龄段,将居民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特长深度融合,目前已针对性开设手机摄影、国画、声乐、朗诵、书法课程,努力搭建集学习、文娱、交流、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文化场所。

“零门槛”服务,打造多元课程矩阵。朗诵课上,慷慨激昂绽放自信与魅力;合唱课上,尽情欢唱用歌声传递温暖与快乐;书法课上,挥毫泼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画课上,一招一式尽显刚柔并济之美……“以前总担心自己零基础跟不上,没想到合唱班的老师从基础的发声开始教,我也能跟得上!”学员阿姨笑着说道,“以前我总爱窝在家里看电视,人都快‘生锈’了,现在跟着大伙一起学朗诵,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感觉精气神一天比一天足!”学员阿姨们不住地点头称赞。社区学院秉持“适其所需,授其所宜”的教学目标,将优质课程送至居民“家门口”,构建“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乐学”的终身学习体系,还将结合学员反馈动态优化课程内容,持续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让线上学习触手可得,让更多居民朋友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有效激发各年龄层级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互动交流。

“联动式”聚力,构建精神文化家园。延安街道致力于让辖区居民从“陌邻”到“友邻”,让社区学院周周有课程、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交流,在阶段性的课程结束后为学员们举办画展、摄影展、诗歌朗诵会,学习成效还会在社区视频号上呈现。“平时我们学在一起、乐在一起,有事时自然能干在一起,”居民张大妈说,社区学院的这些兴趣班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汇聚在了一起,不仅有专业教学,还会组织成果展示活动,让我们有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和满足感。社区学院成为了居民快乐健康的精神家园,也“点燃”了居民向美而行的内生动力,促使居民从“跟学”到“乐学”,从“观众”到“主角”,从“参与者”到“合伙人”,在社区建设的大事小情中主动成为了号召者、推动者和贡献者,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满足了居民对现代化社区的新需求、新期待。

接下来,延安街道社区学院将继续秉承“群众有所需,社区有所为”的工作理念,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开设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在楼宇间播撒文明的种子,于邻里中培育共治的土壤,让终身学习成为社区发展的永动引擎,让共建共享化作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来源:延安街道

编辑:王露洋

初审:张文琦

复审:佟剑博

终审:佟 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