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我国逐步开始建立较为完整的军衔制度,主要是为那些曾在建国时期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将军们,授予不同等级的军衔以彰显他们的军功。

其中共有798名将军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们是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厮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起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英雄。

这些人被大家称为“开国少将”,其中能人辈出,但是却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没有过什么领兵经验,但依然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大渡河畔“三炮”成名

这位将军名为赵章成,虽然领兵打仗他并不擅长,但是他的迫击炮打得精准,可以说是冠绝三军,无与伦比。

赵将军1931年就加入了红军,一开始的赵将军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在当年红军长征之时,赵将军就一直跟随着大部队,吃了很多苦,也正是那个时候,赵将军“三炮”成名。

最初加入红军的赵将军只是一名普通的炮兵,不过他有一个不普通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迫击炮,用得炉火纯青。

彼时,红军渡过金沙江,来到了大渡河,可是这大渡河何其凶险,当时的国民党,正计划着在大渡河畔一举歼灭红军将士。

蒋介石召集了刘文辉统率的二十四军,以及陈光藻麾下的第五师,集结在大渡河北岸,提前做好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就等我军来到,一声令下,利用强大的火力覆盖,对我军进行猛烈进攻。



身后还有薛岳所率领的十个师、四个旅穷追不舍,意在绝不给我军留下一丝退路。

蒋介石还安排了很多部队,镇守在泸定桥、富林镇、会理、德昌等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大渡河附近的险要地点,形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完全不给我军留下任何逃跑的路线。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组织了多个旅及纵队的兵力,在周围战略要地,形成了巨大的封锁线,大有一役决胜负之决心。

蒋介石给各路部队都被下了死命令,胆敢贻误战机者,定当军法处置,这也使我军面对的形势更加严峻。

面对如此险境,红军战士不但没有退缩,甚至每个人都奋勇当先,要做渡河北上的先锋部队,冲破国军看似密不通风的包围圈。



以红军当时的条件,想要正面渡河是难上加难的,唯一拿得出手的渡河工具,仅有一条只能容纳十八人的小船。

这艘小船没有任何的防御措施,在渡河行进过程中,要面临国军的阻击,稍有不慎,就会葬送掉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

但是红军有组织,有纪律,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不会贸然而上,在作战之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为此,红军战士们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中强调打胜仗的重中之重是以史为鉴。

七十二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就是因为背水一战,没有充分了解地形,被清军围歼,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而如今,国军一直叫嚣着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欲将红军围歼于大渡河中。



国军知道石达开当年兵败大渡河的故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明白,他在会议上坚定地说道:“我们决不做石达开第二!”

中央红军过彝区时恪守民族平等政策,并深入当地老百姓家中进行耐心访查,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摸清了地形情况之后,红军做好了周密的部署,所以最后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国军武器更加精良的正面部队。

但是犹豫不决只会被后方薛岳的部队追上,到时候腹背受敌,反而难以突围了,这时候无数红军将士心里只有果敢二字,都争着做第一批冲锋在前的人。

就这样,第一批十八人小部队登船了,他们由尚熊林连长带队,顶着国军的枪林弹雨,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抵达了对岸。

“十八勇士”上岸之后,又有上岸的难处,虽然离国军更近了一步,但所遭受的火力也更强了一截,国军毫不吝啬子弹的对他们进行打击,使得这支小部队在岸边根本不敢抬头。



眼看着熊连长等人在对岸无法行动,红军赶忙派出了第二支十八人小队,这一次带队的是孙继先营长。

可是孙营长等人还没等到对岸,就遇到了更大的问题,国军不断的火力打击,导致小船出现了漏水现象。

本就困难的作战条件,更加地雪上加霜,小船一漏水,就无法掌控方向,加上大渡河的水流无比的湍急,小船竟就如此在河中开始打转。

说来也巧,正是因为小船在河中打转,始终不贴近国军的攻击范围,这不仅吸引了国军的火力,还让国军打不到干着急。

但是这样耗下去始终不是办法,我军的处境仍然十分被动,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溃国军的机枪据点,让已经过河的十八勇士可以大显身手,一旦他们放得开手脚了,那么这边的渡河任务就会轻松很多。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经过长途跋涉我军的辎重早就所剩无几了,目前手中只有一架迫击炮,三枚炮弹。

而这门迫击炮,连炮架都没有,只是一个炮筒,这艰苦的条件,一时间让红军犯了难。

作为指挥的杨得志团长,眼看着岸对面的十八勇士被动的遭受国军的打击,不断地想着办法。

再三思虑之下,也只有使用迫击炮打击敌方机枪据点这一个办法了。

就算明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迫击炮能够摧毁敌军机枪据点的希望十分渺茫,他也只能下令炮兵对敌方机枪据点发起攻击。

毕竟除了最后拼一下之外,杨团长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总不能抛弃好不容易登陆对岸成功的熊连长等人不管吧。



而这时,使用这门迫击炮的炮兵,正是日后的新中国开国少将——赵章成。

回顾起赵章成最开始参军时,就是西北军的炮手,一直都以打炮准而出名,对于迫击炮有着极高的天赋,所以不管到哪,他都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尽管自己身怀绝技,可是这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赵章成也没使用过,一时之间,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团长的命令,加上眼看着对岸的兄弟们就要顶不住了,赵章成就算是没试过,这次也得硬着头皮试一试了,毕竟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别人就更不可能成功了。

自己手里仅有三枚炮弹,国军也正好是三个机枪据点,也就是意味着,一点失误都不能犯,只要有一发炮弹没中,那就前功尽弃了。

大家都知道,迫击炮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轰炸范围目标,并不像狙击枪那样适合精准打击,所以这样看任务难度就更上一层楼。



这世间就是有天才,赵章成就是迫击炮方面独一无二的天才,他硬是用自己的左手代替炮架,以右手充当瞄准装置,对敌军的机枪据点,进行了准确轰炸。

三枚炮弹,三个机枪据点,就好像一切都早已安排好一样,赵章成没有打歪任何一炮,精准的摧毁了敌军的据点。

赵章成神乎其技的精准炮弹,让对岸的熊连长等人无比振奋,一举拿下敌人的滩头阵地,为后续支援的友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反观炮兵阵地这边,几乎所有人一起把赵章成围了起来,惊呼他的水平实在高深莫测,真是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即将崩溃的战局。

最终,红军取得了大渡河之战的胜利,赵章成虽然不是这一战的指挥官,但是他的功劳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毛主席亲自为赵章成颁发了“神炮手”的特殊荣誉,由于当时条件确实艰苦,没有实质奖励,但是这个美名,已经全军所有炮兵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自此赵章成“三炮”成名,成了连毛主席都承认的——红军神炮手。

百团大战一骑当千

大渡河之战,赵章成的“神炮手”美名已经人尽皆知,在日后的抗日战争期间,他精湛的技巧更是屡建奇功。

在百团大战期间,赵章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时他的手中只有三门炮,却让敌方的日军认为,我军至少是一个炮兵排在对他们进行进攻。

1940年冈崎大队在关家垴的一处据点居高临下,布置了精密的机枪火力网,对我军进行打击,意图阻止我军进攻,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当时负责进攻的129师任务很简单,就是拿下这个据点,敌军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我军进攻受阻,迟迟攻不下这个据点。

这时候赵章成挺身而出,再次利用自己的迫击炮,帮助我军渡过难关。

百团大战时,我军的装备已经比长征时好了太多,赵章成手里掌握着三门完整的迫击炮,炮弹也是十分充足,这些武器对他来说,简直可以媲美一个营的作用。

上级调给赵章成六个助手,让他们全都听候赵章成的派遣,协助他使用迫击炮进攻日军的高地。

而后,赵章成居然让他们把炮口调到了88.5度,基本上与地面垂直,一个不小心,炮弹就会直上直下,把自己给炸个人仰马翻。

可是就是这个看似离谱的办法,还真的奏效了,赵章成手法高超,在开炮的同时,几乎用了最快的速度填装炮弹。



余下的两门炮虽然不及赵章成那么快速地装弹,但是也是有样学样,用最快的速度填装炮弹,并且伴随着高频率精准的轰炸,让山头上的日军苦不堪言。

就这样,在赵章成的带领下,这六名助手,不仅很快的摧毁了日军的机枪阵地,并且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迫击炮进行作战了。

赵章成利用自己出众的能力,攻下了敌军的据点,三军上下无不佩服。

而在之前1932年的黄陂战役中,赵章成还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中,通过枪声来判断敌军的位置,从而使用迫击炮打击敌军。

日复一日的精进,已经使赵章成成为了真正的“炮兵宗师”。

在后期解放战争的时候,他已经是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炮兵主任,在前线很少见到他的身影。



但是每当有战士迫击炮打得十分精准,就会有人夸赞:“你这炮打得简直有赵章成当年的影子”!

三军大比武,神炮美名扬

建国之后,赵章成将军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胜利归来后他没有过多的休息,就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举行过一次“大比武”运动。

当时已经是少将的赵章成将军,和许多战士们住在一起,给他们讲诉关于迫击炮的使用技巧等等,这些战士们耳濡目染,都学到 了不少的知识。

而赵将军的教学可以说是一丝不苟,他想把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全都交给这些后辈们,等到国家需要的时候,让他们都可以挺身而出。



八一电影厂甚至将赵将军的教学拍摄下来,全军放映,让大家都能学到赵将军的亲传。

而赵将军知道自己的教学被录制之后,他就更加细致了,不仅仅详细教学了迫击炮的拆解,甚至还为大家传授了他的绝技--无炮架轰炸。

这一绝技正是当年大渡河畔,帮助红军突出重围时的那一个绝技,若是当年没有赵章成,红军恐怕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林彪元帅看了赵将军的视频之后,发出感叹:

“赵章成已经把打炮练就成了一门艺术了!”

赵章成教给战士们的不仅仅是徒手发射炮弹这一个技巧,更是让大家明白了不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放弃,只要我们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一定可以击溃敌军。

在“大比武”之后,杨成武将军和毛主席谈到:

“经过赵章成的调教,我的士兵可全成了神炮手了。”



毛主席听到这一番话,也不禁开怀大笑,想想这位自己亲自封的“神炮手”,这么多年,还是在研究迫击炮。

不得不承认,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东西研究到极致,都是可以出神入化的。

结语

作为新中国无数炮兵的祖师,赵章成将军在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就遗憾地离开了我们。

为了纪念赵将军,人们在他的灵前摆了两座迫击炮模型,以此来希望赵将军在天之灵,依旧可以教导我们新中国无数的战士。



赵将军生前劳苦功高,在军队身先士卒,任劳任怨,成为了开国将军,也没有贪图享乐,而是继续教导后辈的战士们。

正是如此,赵将军才被我们无数人至今缅怀,这是新中国的功臣,是他的血汗,铸就了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赵将军英灵千古,吾辈自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