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屋檐下,盯着天东边翻涌的黑云直皱眉。手里的旱烟吧嗒吧嗒掉烟灰,他心里算着地里刚出苗的棉花。



村广播晌起来时,雨点正砸得瓦当叮当响,“鲁西北、鲁中今夜有强对流!”闪电劈开黑幕那刻,他看见玉米粒大的冰雹砸在院墙上,蹦起半尺高。隔壁李叔突然拍门喊,“快去地头!

咱家西瓜棚要扛不住了!”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往田里跑,土路早被雨水泡成了稀泥塘。天气预报说今夜除了鲁南鲁西南,全省大部都有雷雨,可冰雹先来了。

手机屏幕亮起来,微信群里全是乡亲们发的视频:沾化的冬枣花被砸得稀里哗啦。

寿光的菜农在塑料大棚外撑着竹竿,生怕积雨压塌了棚顶,嘴里直嘟囔“立夏后这场劫”。“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这都立夏了,老天爷咋还这么暴脾气?



济南的王大哥守着刚浇完水的麦田,望着阴沉沉的天直叹气:“地里正拔节呢,经不住这么折腾。

”青岛胶州湾那边风更急,渔船早早就收了港,可沿海的樱桃园主人还在冒雨搭防护网。省气象台的降雨图上,半岛地区的色块明显比白天深了一圈,“局部大雨”几个字格外扎眼。德州的老张发现,这两年的天气越来越让人摸不准——春旱时盼雨,雨来了又带着雹子。

“去年收玉米赶上连阴雨,今年开花期又遇雹,咱庄稼人真是看天吃饭的命?”有乡亲在电话里发牢骚。

淄博的气象站数据更新了,鲁中的雷雨阵风已经飙到8级,路边的杨树被吹得东倒西歪。这头农民在地里抢险,那头网友却在争论:天气预报说了有雷雨,为啥没提前预警冰雹?“报了雷雨大风,可冰雹跟着来?



”乡镇干部在应急群里解释,声音里带着疲惫。寿光蔬菜大棚的监控显示,零点刚过,降雨量突然加大,棚顶的积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我个人觉得,如今咱有了气象卫星,可老天爷的脾气还是难琢磨透,提前防范才是硬道理。

烟台的果农老李头想起前年倒春寒,也是夜里突然降温,果树减产了三成,这次他早给苹果树套了防护膜。“庄稼人就得学会见招拆招,等靠要是没用的。

”他边捆扎被风吹歪的支架,边跟年轻人念叨。滨州的棉田里,刚出苗的棉苗被冰雹砸得东倒西歪,棉农蹲在地里扒拉着苗子,半天没说话。

这时候才发现,再好的天气预报,也抵不过地头的应急准备——水渠有没有疏通,大棚有没有加固。“‘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可下过了头也是灾啊。



”村口的老人望着天,吧嗒着旱烟感慨。

手机推送又响了,气象台更新了预警:半岛地区降雨量可能超预期,建议停止田间作业。老张站在田埂上,看着渐渐泛白的东方,心里盼着这场雨能快点停,又怕停了之后更难收拾。

地里的积水已经漫过了垄沟,那些被冰雹打过的庄稼,此刻正泡在水里,让人心疼。到底该咋跟这老天爷相处?是靠天吃饭,还是主动防灾?

这个问题在每个农民心里打转。天边露出一丝曙光时,雷雨终于小了些,老张踩着泥泞往家走,鞋上沾满了泥巴,心里沉甸甸的。这场让人心惊的雷雨夜,给所有种地的人提了个醒:天气无常,咱的法子得比老天爷的变化更多才行。

至于那些被砸坏的庄稼能不能挺过来,眼下谁也说不准,只能等天亮后赶紧补苗抢救了。说到底,种地这事儿,三分靠天,七分靠人,可这老天爷的脾气,真希望能越来越“温顺”些。

天彻底亮了,村口的大喇叭又响起来,开始播送灾后补救的农技知识,老张听着,脚步又快了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