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老槐树底下,王大爷盯着手机日历直皱眉。今儿个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下午1点56分57秒交立夏。“上午立夏雨不愁,下午立夏旱不停”,这话他打小听爷爷念叨。
可瞧瞧今年这光景,入春后雨水就没痛痛快快下过几场。麦田里的麦苗蔫巴巴的,叶子卷得像旱烟杆,浇水的水泵突突响个不停。
老辈人传下来的农谚,说立夏时间能断夏天旱涝,真有这么准?2025年这立夏偏赶在下午,按“早立夏凉飕飕,晚立夏热死牛”的说法。不光天要热,怕是雨水也跟着“犯懒”,庄稼人心里都悬着块石头。
再看周边,广西、河南好些地方早旱得厉害,河沟见底,秧苗栽不进田。“立夏在头,三伏热出油”,农历四月初八算“立夏在头”,三伏天要蒸桑拿?厄尔尼诺现象还没走,太阳黑子又赶上活跃期,老天爷这是要“放大招”?
有人说现在科技发达,卫星云图比老谚语准,可为啥地里的老汉还瞅着天叹气?
去年冬天雪少得可怜,“冬雪少,夏暑早”,热天提前来,雨水却跟不上。“立夏无雨三伏热,立夏有雨谷满仓”,要是今儿个能下场透雨该多好。
但天气预报说明天多云,没雨,老汉们蹲在地头吧嗒旱烟,眉头拧成绳。南边的村子还留着“立夏秤人”的习俗,可秤砣吊起来,心思全在庄稼上。“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节气三候照常来,可雨水不来,庄稼咋疯长?
北方冬小麦正灌浆,最怕干热风;南方水稻等着插秧,田里裂得能塞住脚。
老辈人传下的农谚,是千百年瞅着天吃饭攒的经验,咋能说不管用就不管用?可现在气候变了,夏天暴雨说下就下,干旱也常赖着不走,让人摸不准脉。
就像“立夏东风摇,麦子水里捞”,要是真刮东风,涝了咋办?没风,旱了又咋办?矛盾在庄稼人心里打转,一边盼着老谚语灵验,一边怕老天爷“耍脾气”。
我个人觉得,老理儿得听,可也得盯着天气预报,两头准备着才踏实。你看那田间地头,有人拉来水管浇地,有人在田边插竹竿测雨情,啥招都用上。“立夏雷轰轰,五谷堆满仓”,要是今儿个打个雷,哪怕掉几滴雨,也算给个盼头。
但天公不作美,日头明晃晃的,蝉还没开始叫,空气里却透着股燥热。
庄稼人不知道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账,早算到了每一块田里,每一场雨里。可日子还得过,地还得种,老辈人的话像颗定心丸,却也带着几分愁绪。今夏到底是涝是旱?
且看立夏后的天老爷咋变脸,咱们且走且瞧。但有一条准没错,靠天吃饭不如自己攒劲,浇水抗旱的管子,早备着总没错。
末了,王大爷把烟袋往鞋底磕了磕,嘟囔着:“老辈人留下的话,宁可信其有吧。”这话在槐树底下打转,混着泥土的潮气,飘向远处盼雨的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