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我们通过《三国演义》能窥见一二,但三国正史和三国演义还是有区别的。

有些人在历史上威名赫赫,在演义中却籍籍无名。还有的人在历史上犯下大错,是十恶不赦的人,但是演义却将其美化、洗白,为他犯下的大错找了很多借口……



虽有孝,但无德

三巨头之一的曹操,在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枭雄的形象,说了曹操的很多优点,使得曹操有了不少的“粉丝”。

但是人们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曹操的残忍。

而且他的“杀”不是一般的“杀”,而是不限制地点、不限制时间的杀。



在历史上,曹操制造了两次大规模的事件,而且都发生在徐州。

董卓逃走之后,各方诸侯陷入混战,每个人都想占领更大的地盘。

曹操凭借剿灭叛军的战功担任了兖州牧,将兖州作为了自己的大本营,但是徐州的陶谦看着眼馋,于是便联合公孙瓒偷袭了曹操。



公元193年,曹操为了向陶谦复仇,带兵进攻徐州,数十万百姓因此丧命。

曹操本想继续进军,但是兖州又被吕布偷袭,曹操只好撤军,先去把吕布等人赶走,然后再说陶谦这边的事。



曹操的父亲曹嵩,曾官居太尉,也是三公之一,虽然他这个官是买来的,但怎么说也是个大官。

董卓作乱的时候,曹嵩逃出洛阳,躲到了徐州琅琊郡。

曹操赶走吕布,夺回兖州之后,他想把老父亲请回兖州生活,于是曹嵩便带着自己的小曹德出发前往兖州。



结果走到半路上,他们被陶谦给发现了。之前因为曹操的残忍行为,陶谦对曹操恨之入骨,怎么会轻易地就把曹嵩放走?

最终曹嵩一行人都被陶谦的士兵杀了。

曹操知道后大怒,再次发兵徐州,徐州百姓再次遭受磨难。



三国时期的百姓是“闻曹丧胆”,他们生怕曹操会再次突然地出现。

后来曹操占领荆州之后,百姓宁愿跟着刘备背井离乡,也不愿意留在老家,就是这个原因。虽然刘备当官当得确实不错,但是这并不足以吸引这么多百姓跟他走,大家只是害怕曹操而已。



对于我们来说,曹操杀的这几十万人,只是个数字,但是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这几十万人是他们的亲人、朋友。

而且诸葛亮之前也是徐州琅琊郡的人,要不是他叔叔提前把他给接走了,恐怕刘备就找不到他的“卧龙先生”了。



或许是因为这段历史太过沉重,史书上并未对此事进行详细记载,也可能是因为愿意说实话的人都已经消失了。

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也能看出大家在刻意回避此事,因为相比这件事,像贪财好色等缺点都不值一提。



当然曹操也有理由说,他可以说陶谦杀了他的父亲,他这是为父报仇。那第一次的徐州大行动又是怎么回事呢?

乱世之中,诸侯之间有冲突是很正常的事,但从来没见过像曹操这样的人。

而且如果曹操第一次来的时候不这样干,他父亲是不是也就不会死了?历史上的曹操绝对是臭名昭著。



上行下效

曹操都这个样子了,他手下的将领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五子良将中有两个姓张的将领,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英雄人物。

吕布因为换过两次阵营,因而被称为三姓家奴,但是他手底下的张辽换过的主公,其实比吕布换过的东家还要多。



张辽最开始只是雁门郡的一个小小的郡吏,后来被丁原看中,他就当了丁原的从事。

丁原率军来到洛阳后,张辽又跟了大将军何进。何进后来被杀了,于是张辽就又跟了董卓。

但是董卓又被吕布给杀了,张辽又抛弃西凉军,跟了吕布。



在吕布被包围之前,张辽其实就已经看到了吕布的结局。

《资治通鉴》中记载,张辽投降比吕布还早,吕布被杀时,有许多忠于吕布的人都与吕布同时被杀了,但是张辽靠着提前投降,成功得到了曹操的赏识。

他不仅屡次跟随曹操出征,还立下了大功。



不过曹操这个人倒是不嫌弃张辽,只要张辽是人才,他就会收留重用。

曹操这种广撒网的行为,也为他埋下了祸端。他手中的谋士明明够用,却还是要求司马懿入朝为官,结果酿成了大祸。

张辽跟了曹操之后倒是很忠诚,没有选择换主人。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还与关羽有比较深厚的友谊,试图用关羽洗白张辽。但是这是民间的传说,正史上压根就没有这回事。

在演义中的白门楼上,关羽给张辽求了情,之后二人才认识。但是正史上张辽根本没有经历白门楼那一关,他跟关羽之间自然也就没什么关系。



五子良将中第二个姓张的将领便是张郃,他也不是个踏实的人。

在官渡之战时,张郃是袁绍的将领,而且还是袁绍的大将,就是他负责带兵进攻曹操大营。由于许攸背离,导致袁绍的军粮被烧,但其实这并不是官渡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张郃的先头大将投降了。



在开战之前,张郃不同意让淳于琼镇守乌巢,但是袁绍没有听他的。

而且谋士郭图还给袁绍“开导”,说只要张郃能攻占曹操大营,把乌巢让给曹操又如何?

到时候就算曹操把乌巢占领了,也只是孤军奋战,早晚会被击败。



但是张郃来进攻曹操时,却根本无法攻入曹操大营。按理说打不进去就该想别的办法,但是张郃直接就投降了。

曹操从乌巢回来时还担心自己的大营,结果来攻取大营的人被抓了起来。曹操大喜,曹军军心大振,而袁军气势衰弱,最终战败,袁绍也被气死。



佛门恶人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小人物叫笮融,他在前期作为刘繇手下谋士出场,与薛礼一起救下了张英。

笮融看起来像个好人,但其实这个人最坏了,他简直就是忘恩负义的典型。

笮融靠着自己贪来的金钱大肆修建寺庙,向百姓推广佛教,为佛教的发展立了大功。



但是因为他身在徐州,曹操杀害徐州百姓时,笮融也被迫逃走了。

他来到了广陵郡,得到了广陵郡太守赵昱的接待。然而,笮融却杀了赵昱,让自己的士兵在城内劫掠一番后扬长而去。

之后他又来到了扬州,结识了薛礼,不久后又把薛礼杀了,抢了他的兵马。



之后笮融又投奔了刘繇,刘繇让他去辅佐朱皓,但是笮融却把朱皓给杀了,然后称霸一方。

刘繇大怒,领兵进攻笮融,逼得他出城逃跑。最终笮融被山贼给杀了,也算是罪有应得。



曹操、张辽、张郃、笮融,这四人在演义中都是比较正面的人物,但实际上他们都做过令人不齿之事,可谓是臭名昭著。

虽然他们确实也有功劳,但是他们在真实的历史上所做过的恶行,已经让他们无法洗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