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部 孔开元


我是孔开元,2002年1月生人,去年七月份于南京警察学院本科毕业之后,有幸通过公考加入到淄川区人民法院的大家庭中,后被分到院机关党委,目前从事党务方面的工作。总结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初入法院,我从“敬畏”到“融入”

第一个关键词是“希望”。还记得去年的一件小事,我到大楼领取面试通知单时,我心怀忐忑,不仅担心能否成功考到这里,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充满未知的忧虑。等电梯时碰到了在机关楼办公的同事,很可惜我已经模糊了她的样貌,但是她对我笑的那一抹灿烂却愈发清晰,在我的感受中,这就是淄川法院对一个陌生人的温情,抚平了我内心的焦虑。望着她胸前熠熠生辉的法徽,我对法律的敬畏激荡在心中。

二、成长之路上,挫折与收获伴我同行

第二个关键词是“体味”。十分荣幸,我成为了淄川法院一份子,领导与身边同事的关怀与帮助使得我更快的成长,迅速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这一年,我也经历着“本领不足”的恐慌,忘不了第一次整理党员材料时,前辈手把手教会我“细节决定质量”;忘不了第一次书写党建文章时,大到内容的写实、语言逻辑的推敲,小到语句的通顺,文章格式的标准要求,看着前辈们的文章,里面的文字仿佛跨越时空,诠释着党务工作的严谨与细致;更忘不了第一次接到其他单位政审请求时,身边同事在查阅信息时的严肃与认真。这些具体工作一点点的冲击着我的认知,也促使我反省自己的本领是否达到工作的要求。在焦灼、茫然、自责中,我也收获了对自身情绪的调整、对工作内容的基本掌握,体味到群众对法院的尊重,但我也知道,这份尊重来自于法院工作的艰辛,更离不开全院干警的汗水,正是这些体味,让我在身边同事的帮助下,学会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真谛。

三、展望未来,以青春之我,赴法治之约

第三个关键词是“实干”。大巧失拙,大音希声。淄川法院“巩固、争先”的同一个目标汇聚了我们相同的情感,指引着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深知自己是法治长河中的一滴水,但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坚持学习,不断钻研法律知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榜样学。坚持担当,以完成好每一份实际工作为要求投身淄川法院建设浪潮中。坚持初心,永远记得为什么出发,守护法院人的赤子之心。习总书记曾告诫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深知自己仍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今后,我会脚踏实地,沿着前辈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最后,我想说。入院这一年来,淄川法院用它的善良与温情滋养了我,而我也愿意将青春的满腔热情倾洒在将军东路166号这片土壤,与大家一同见证淄川法院新时代的法治篇章!

洪山法庭 赵曦


我是洪山法庭的法官助理赵曦。2022年入职淄川法院,2022年7月至2024年9月在民一庭工作,2024年9月至今在洪山法庭工作。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分享入院三年来的成长与感悟。三年前,我从一名执业律师转型成为法院人,身份转变的背后,是责任的重塑、视角的开拓,更是一场与法治理想的双向奔赴。

过去作为律师,我习惯于在个案中为当事人争取权益最大化;如今作为法官助理,我深刻体会到司法工作者的站位是"居中守正"。每一场调解,每一次质证,每一份法律文书制作,每一条法理的推敲,都在提醒我:法院工作不仅是结论的宣告,更是矛盾的消融、公平的载体。我深刻认识到司法者的严谨,是对当事人最深的尊重。

三年间,我积极参与案件调解,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可以比较游刃有余的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或促进案件化解,或协助法官做好案件审理的准备工作。我也逐渐意识到办案子不仅是法条适用,更是情感修复。印象最深的是入职第一年我调解的一件继承纠纷,面对兄弟两人的互相猜疑、争执不休的情况,我一方面通过双方言语之中透露出的信息推敲案件的真实情况,进而通过“背对背”调解,分别为两人释法说理;另一方面观察到两人的在场亲属盼望兄弟重归于好的心态,我积极发动其亲属参与调解,共同搭建沟通桥梁。最终兄弟两人敞开心扉,握手言和,并当场过付款项。当收到哥哥送来亲手书写的感谢信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司法为民”带来的幸福感。

送达工作中的"闭门羹"、组织质证时的"较真劲儿",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都在锤炼着司法工匠的初心。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实践,让我明白法院工作不是冰冷的走流程套条文,而是在事实的褶皱中触摸人性的温度、守护正义的刻度。

如今,站在入院第四年的新起点,我给自己定下三个目标:

一是深耕专业能力。我始终坚信只有锤炼出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真正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是强化调研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躬身求索,才能不断淬炼工作的精度;

三是保持积极阳光的平稳心态,唯有培育深厚的精神沃土,才能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各项工作。

我始终牢记一名法官曾经对我说过:“咱们干法院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法律人的情怀!”我愿继续做司法事业的"追光者",在每一个文书中镌刻正义,在每一次调解中传递温度,与我们的法院共同成长!

道交团队 张旭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淄川区人民法院工作了近5个年头,从法庭到审委办,再到如今的道交团队,学习颇多,收获颇多,了解到法院工作既有严肃庄重的一面,刚正不阿的守护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也有脉脉温情的一面,时刻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宗旨使命。身为法院的一份子,我也参与其中,感受着、体会着、努力着。

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立足本职履职尽责。入院以来,我先后在龙泉法庭、审委办、道交团队工作,负责的工作也因为团队特点及岗位变化略有不同,在法庭时主要负责后勤、新闻及案例撰写、保全等审判辅助工作,在审委办时负责各类数据统计报送及院内通报,在道交团队负责判决及案例撰写。工作实践让我在细节中成长,认识到“公正”不仅是结果,更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展望未来,在实践中学习。因为本身专业是非法学,更应该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法规众多,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要及时跟进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同时,注重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通过学习优秀案例,不断提升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能力,积极撰写优秀案例。最后,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性的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复盘巩固,提升工作技能。

立案庭 张艺馨


我是立案庭的张艺馨,出生于1996年11月,2022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淄川法院的大家庭,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各位同事分享交流工作体会及感悟。

三年前,我作为一名刚结束校园生活的职场新人,带着对法院的好奇,开始了我的职场探索。从一名新手,逐步成长为能够较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一名政法干警。

立案庭作为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案件受理、审查、登记、分流等重要职责,是司法程序启动的关键环节。在立案庭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司法为民”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每一份材料的审核,每一次当事人沟通中的具体实践。

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学会了在工作中拆分任务,优化流程,逐步提升了应对能力,也学会了如何在工作平衡效率与严谨性。

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继续不断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同时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提升自身立案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三年的时间,法院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法院在司法改革中的不断进步。今后,我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态度踏实工作,为法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双杨法庭 李永鑫


我是双杨法庭法官助理李永鑫,1999年12月出生,淄川本地人,毕业于山东政法学院,今年是我入院工作的第二年了,时光如梭,转瞬即逝,很幸运能够在23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淄川法院,依然记得,我刚到法院时,面对当事人的不知所措、撰写法律文书时理不清各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时的“无数声叹息”,这些经历都让我更加努力地去适应法院工作,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善于去面对当事人,并从其陈述中找到问题的核心,撰写文书时也已经习惯去通过法律条文来梳理案件中各方当事人的关系。每次帮助当事人化解纠纷后,他们脸上的笑容及真挚的感谢,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感谢淄川法院这个大家庭,让我有幸在这里遇见良师、结交益友、明辨是非、懂得人情。在未来的工作里,我会继续以“百姓的笑脸”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托起民生,让每一份期盼都有回响,每一份信任都不被辜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