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5月2日电(记者孙仁斌、于也童、刘艺淳)翻开1998年出版的《沈阳市工会志》,一张名为“1949年沈阳工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制作的牌匾”的照片引人注目。“这块意义非凡的牌匾,出自咱沈阳工人阶级之手。”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徐子华说。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近日,新华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查阅了相关档案,揭开照片背后的故事。

  照片中,工人们簇拥着“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牌匾,厂门门额上写着“一九四九年是伟大胜利年”字样,与金属门拱上镶嵌的“劳动者创造世界”相互映衬。


  名为“1949年沈阳工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制作的牌匾”的老照片。新华社发

  徐子华介绍,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七个大字选定后,中华全国总工会派专人到沈阳第一机器厂(现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制作成一块重达1吨的镀铬铸铁匾额,并赶在194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悬挂到全总机关大楼上。

  1949年7月1日《东北日报》四版上刊发的一篇题为《那上边有咱们寄去的敬意》的公开信,记述了参与制作匾额的工人们当时激动的心情。信中,工人王会波说:“这个匾是代表全中国工人的,咱中国有数百万工人。轮到咱们沈阳机器厂作,咱们多光荣呀。咱们大伙坚决的(地)把这个匾作好。”

  从建国之年沈阳工人饱含敬意地制作牌匾,到如今工业重镇沈阳产业蓬勃发展,工匠精神在这里传承延续。

  如今的通用技术沈阳机床,正迈向“突破与升级”。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技术专家严昊明说,沈阳机床新产品“高精度龙门加工中心”将于今年全面推向市场。据介绍,这款产品以解决大型结构件的高标准加工问题为核心,精度与性能指标均跃升至国际先进水平,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工业母机。


  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机床产业园内的劳模大道。新华社发

  在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机床产业园内,有一条劳模大道,这是职工上下班的主干道。大道两侧,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劳模路牌,上面介绍的是从沈阳机床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70多年来,沈阳机床培养了赵国有、马恒昌、焦百顺等知名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涌现出近300名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据了解,沈阳机床员工已连续五届入选全国劳模。

  “工业重镇沈阳一直希望为劳动者打造更适宜的劳动环境,沈阳市总工会也致力于此。”徐子华说。

  2024年,沈阳市新增工会组织430个,总数达1.3万个。2025年,沈阳市总工会将改造升级工会驿站150个,新建可移动式工会驿站10个,打造“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探索建设乡村工会驿站。沈阳市总工会还与外卖平台合作建设14个“流动小饭桌”站点,同步开展线上活动促进入会,预计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6.5万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