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60余名学生集体网购演出服,使用后以“质量问题”为由批量退货的事件引发热议。5月3日,校方正式致歉并启动解决方案,承诺全额承担费用并回收服装,同时将加强校园诚信教育。
事件回顾:批量退货致商家损失8000元
据涉事店主反映,学生4月底网购的60余件演出服在参加运动会后集体申请退货,退回的衣物均沾有草渍。由于异常退货率激增,店铺一度被平台封禁,损失约8000元。校方最初回应称“属于诈骗行为,建议报警”,但随后态度转变,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主动联系店主致歉。
校方三项补救措施
- 经济补偿:承担所有服装的清洗、消毒及二次质检费用;
- 回收与致歉:派专人赴山东菏泽回收涉事服装,并出具书面致歉函;
- 长效机制:建立校园电商消费诚信教育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现。
目前双方已达成和解,校方承诺3个工作日内完成服装回收与费用支付。
余波未平:平台规则漏洞引争议
尽管民事赔偿已解决,事件暴露了电商平台对“群体性恶意退货”的监管盲区。店主正通过特殊申诉通道提交17项材料,争取解封店铺。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维权视频在多平台被下架,引发公众对“舆情降温”的猜测。
行业反思:诚信教育与平台责任并重
法律人士指出,此类行为虽不构成刑事犯罪,但故意污损商品涉嫌违反《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友呼吁加强师生素质教育,同时建议平台优化算法识别异常退货。部分高校已探索与电商合作,通过特供样衣满足教学需求,减少商业纠纷。
此次事件成为检验平台治理能力与校园消费教育的典型案例,其后续进展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