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潮涌百年激荡,工运薪火世代相传。1926年,工运先驱陈赞贤振臂高呼,带领1.8万名工人成立赣州总工会,用生命点燃了赣州工运的星火。今天,这片红土地上的工运长卷,正续写着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赓续“一广州、二赣州”的工运荣光,作为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的所在地,这片浸润百年奋斗基因的红土地,始终将工运精神深植工会血脉。近年来,赣州市总工会紧扣“铸魂、建功、暖心、改革”四大工程,团结引领129万职工勇立潮头、善作善成,交出了一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厚重答卷。
2022年换届以来,赣州市总工会获评15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经验做法得到全国总工会主要领导肯定批示。职工创新成果精彩亮相全省首届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26项工会工作入选全国、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承办全国性赛事实现“零的突破”,职工互助保障业务规模连续9年全省第一。
铸魂:红色血脉
浇铸信仰之基
思政课堂:让历史照进现实
“陈赞贤为工运事业牺牲时,口袋里还装着未写完的罢工宣言……”2025年4月29日晚,赣州市庆“五一”职工文艺汇演举行,情景剧《工运先驱陈赞贤》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这是赣州市总工会创新打造“赣州工人大思政课”,推动思政教育“飞入万千职工家”的生动缩影。
“五一”前夕,30名思政课宣讲骨干穿梭在车间工地宣讲。刚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江西环境工程学院“00后”教师李德鑫举起满是老茧的手:“为了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我的训练时长超过1.2万小时。只有用比纸还薄的榫卯精度才能征服严苛的外国评委,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工匠精神!”
2023年以来,这样的宣讲在赣州上演了290余场。赣州市总工会针对一线产业工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特点和需求,创新采用“车间板凳会”“工地故事会”等形式,让6.8万名职工在机床旁、脚手架下感受信仰的力量。这支“带露珠、沾机油”的宣讲队伍,既有10余名理论宣讲导师,又有30位劳模工匠等宣讲骨干。全市劳模(职工)理论微宣讲大赛的舞台上,选手的故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伴奏融入万千职工群众心里。百年工运波澜壮阔,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25年,赣州市总工会在广泛摸排的基础上,推出赣南红色工运精品点和精品路线,启动全市职工百年工运“红色走读”,一场场追寻初心、对话历史的实践教育在车间、矿山、社区渐次展开……
职工故事:把镜头对准平凡
“曾师傅,你上央视的新闻我们都看了!”2023年,兴国县网约车司机曾志强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被几名骑手认了出来。
这是赣州市总工会“让职工站C位”的生动体现。2023年以来,市总工会累计举行10场新闻发布会,《工人日报》头版刊发的赣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成效报道得到全国总工会主要领导肯定批示。策划的《虽平凡,亦有光——致敬劳动者》短视频中,环卫工凌晨清扫马路的镜头让职工和网友动容,播放量超20万次。
职工故事既有泥土味,更带时代感。《江西工人报》头版头条解读赣州工人思政课经验,“赣州发布”抖音号直播职工才艺秀大赛吸引了10万人在线观看,核心商圈户外大屏滚动播放“点亮赣州·致敬劳动者”主题海报……赣州市总工会年均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300余篇,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工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文体阵地:把舞台交给职工
2023年秋夜,大余丫山景区的服务员和保安正忙着排练《器乐草蔬时装秀》节目。“咱们这套‘蔬菜战袍’要上总决赛啦!”领队举着手机直播排练花絮,评论区瞬间被“草根艺术家”的弹幕刷屏。
这场引爆网络的职工才艺秀大赛,只是赣州工会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体育节品牌的冰山一角。据统计,赣州两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累计举办活动510场,吸引23.8万人次职工参与。
职工文体活动既有“工”字特色,更有破圈效应。江西省首届职工足球超级联赛在赣州举行;“直播+短视频”记录下的“两节”活动,全网点击量近千万;赣州市职工合唱团自编自演的音乐快板《加入工会好处多》登上全省职工春晚,获一致赞誉:“鲜活、接地气,把工会作用讲活了。”
建功:匠心淬炼锻造产业脊梁
技能竞赛:能工巧匠竞技展锋芒
2024年,在赣州举办的纺织行业裁缝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决赛现场,来自于都县江西脉动智能制造时尚产业园的职工张於君得知自己获得银奖,顿时红了眼眶:“扎在服装厂车间20多年,是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指引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场“巅峰对决”背后,是赣州市总工会打造“虔能杯”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精心培育“国赛引领、省市示范、县赛覆盖、企赛筑基”竞赛体系的创新谋划。32场市级示范赛覆盖家具制造、人工智能、稀土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带动开展230余场基层技能比武,参赛企业超2000家,参赛职工达3.5万余人。承办国家级竞赛和省级竞赛6场,选派262名职工参加省级及以上赛事,80余名职工在国赛省赛中摘金夺银。
创新工坊:专利墙上书写产业答案
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全国劳模邱联昌正带着团队钻研涂层技术难点。近年来,该工作室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多项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赣州,这样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已有75家,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2024年全省首届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大会上,赣州2项职工创新成果入选大会主展馆,赣州馆内5大类32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精彩呈现。2023年以来,推荐194个项目申报全国、全省职工“五小”创新成果,4项创新项目入选全国“五小”职工成果,32项职工创新成果获得省级奖项,获奖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15名技术人才入选江西省职工创新专家库。
专项行动:服务大局点燃产业引擎
“工会的培训让我从普通焊工变成技术骨干!”在南康家具产业园某企业车间,焊工小李正在调试智能油漆喷涂机器人。这是赣州市总工会实施“工会助力‘7510’专项行动”的缩影。
赣州市总工会聚焦省“1269”、市“7510”行动计划,在重点产业链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创新扶持等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在“7510”领域评选市级及以上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159个,命名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0家,获评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家,22项职工创新成果获省级奖项。
暖心:服务网络绘就幸福图景
维权前哨:推动纠纷化解在源头
2025年春节前夕,赣县区总工会调解室内,农民工谢某紧攥着刚追回的6万元工资,向法律援助律师和劳动关系协调师连声道谢。
赣州市总工会持续深耕“三师一室”维权品牌,在省总工会星级评定中,17个“三师一室”平台获三星级以上评价,其中6个跻身五星级行列,数量稳居全省首位。近年来,这些平台化身职工“维权管家”,累计化解劳动纠纷1080件,为职工群众追回欠薪、补偿金等共计3600万元。在章贡区某建筑工地,班组长陈师傅感慨:“过去维权要跑断腿,现在工会‘一站式’服务解决,连法律咨询、心理疏导都包了!”
为织密维权网络,赣州工会还创新“工会+法院+人社”等跨部门诉调对接协作机制,形成协同攻坚的维权合力。数据显示,2024年,赣州联动开展法律宣讲、身心健康服务等活动180场,覆盖职工2万多人次。
暖心港湾:职工之家点亮温暖坐标
深夜的章贡区“虔新驿站”灯火通明,外卖骑手李师傅边给手机充电边感慨:“以前夏天送餐只能躲进商场避暑,现在这里有空调、微波炉、充电口、急救包,连血压仪都有。”这样的工会驿站赣州已建成788个,连同功能齐全的26个司机之家,形成“15分钟服务圈”,为7.7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建起温暖的“家”。
工人文化宫是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基地。目前,赣州已建成16个县级工人文化宫。在信丰县工人文化宫爱心托管班,孩子们举着刚完成的手工陶艺作品欢呼:“暑假在这里比在家有意思多啦!”工会干部笑称:“我们要让职工福利从‘油米面’升级为‘诗和远方’!”
普惠服务:广大职工共享品质生活
“体检车直接开进厂区,工会把我们的健康都考虑到了!”在赣州经开区某新能源企业,女职工小黄刚做完免费“两癌”筛查。
在瑞金市总工会“红娘工作室”,教师小刘翻看着联谊活动相册,嘴角不自觉上扬:“工会不仅操心我们的饭碗,还操心我们的终身大事。”2023年以来,全市工会组织单身青年职工联谊、职工疗休养等活动80多场,惠及职工近2万人次。
赣州工会投入1750余万元资金帮扶困难职工17万余人次,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总量规模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累计投保319万余人次,支付保障金1.2亿余元,为职工筑起了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2023年以来,14.37万名职工通过“嘉游赣·惠生活”活动畅游三百山、汉仙岩等景区,疗休养路线从市内辐射至井冈山、庐山等省内外20余个职工疗休养基地。
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产改攻坚的“赣州解法”
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改宣传栏前,工段长开心介绍:“我带的徒弟通过了技能等级评定,工资涨了好几百元。”这家企业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改革,正是赣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缩影。
赣州产改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保持第一方阵,连续3年纳入市委专项督查计划,写入市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工作报告。6项产改经验做法在省产改工作简报刊发。建立了江西民营企业、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挂点联系制度和国企民企结对帮扶制度。203家产改典型单位形成“矩阵效应”,命名8家市级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基地,1.5万名产业工人在技能提升中实现人生进阶。
建会入会的“组合通道”
在赣州市新媒体协会会场内,现场气氛温馨和谐,100多名网络主播集中加入工会,赣州7000多名网络主播找到了归属感。
在赣州召开的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党建带工建现场推进会上,赣州市总工会的交流发言亮点纷呈:运用“笨功夫+大数据”精准摸排出新就业形态领域职工8.3万余名,相继推动快递、网约车、网络主播、物流等行业建立市级工会联合会,依托赣州万象城等购物中心组建商圈工会联合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人数达7.7万名;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小三级”工会建设攻坚行动,仅2024年便新增工会会员4万余名,增量居全省第一;104家基层工会获评省级“六有六规范”工会示范点,获评全国、全省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30个,列全省第一。
深赣合作的“湾区速度”
深圳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内,参加为期3个月实训体验的赣州市总工会干部赵娱的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深圳工会在新业态职工维权方面的创新机制值得我们学习。”
深圳赣州两地工会对口合作结出硕果,深圳10个区级总工会与赣州20个县(市、区)总工会全部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两市区(县)级工会开展对接交流30余次,举办19期工会干部培训班。赣州6家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被认定为深圳市技术工人疗休养基地,两地相互组织开展疗休养活动近30次。在“虔能杯”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闭幕式上,出席活动的深圳市总工会领导表示,两地工会对口合作持续深化,“湾区智慧”与“老区经验”正产生激情碰撞。
尾声:灯火里的传承
“五一”前夕,赣州市职工合唱团的排练厅内歌声嘹亮,团员们正练习新的合唱曲目《劳动托起中国梦》;在赣州总工会旧址,几名年轻职工在《陈赞贤与赣州工人运动历史展览》展板前驻足沉思……
百年沧桑,初心如磐。从陈赞贤高擎的工运火炬,到新时代车间里的机器轰鸣;从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的马灯微光,到“不打烊”工会驿站的温暖灯火,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赣州市总工会正团结引领全市广大职工,以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的责任与担当,在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续写华章!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何敏、邹兆荣
值班编校:龚玉磊、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