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正处于长征的艰难历程中,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形势万分危急。此时,金沙江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而陈云在这场渡江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

1935年初,红军历经艰难,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后,战略战术发生重大转变。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灵活作战,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成功调出滇军,为西进云南创造了有利战机。当红军向滇西北的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急电龙云,要求将金沙江巧家至元谋一段的所有船只及一切可渡河材料全部毁掉,企图将红军困在南岸。

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全军指战员以高度紧张性与最坚强意志向金沙江渡口奔袭。5月3日晚,中央纵队先遣队干部团在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下,占领金沙江南岸皎平渡口,缴获停留在江上的两条渡船,并偷渡成功,歼灭国民党川康边防军1个排和江防大队一部,占领北岸渡口。为巩固渡口,干部团在通安附近击溃川军2个团,牢固地控制渡口。

陈云临危受命,与刘伯承共同组织部队过江,担任渡河指挥部的政治委员。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极为艰巨的任务:搜集到的大小船只总共只有7条,大船可渡30人,小船可渡11人,而需要渡河的红军人马则有几万,且每小时只能往返三四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陈云展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冷静的领导风范。他根据船少人多的情况,以分秒计算时间,做出了周密细致的战略部署。为保证部队过江,五军团一部利用乌蒙山天险阻击尾追之敌,为大部队渡江争取宝贵时间。

同时,陈云对渡江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安排。他组织人员在部队行军沿途张贴告示,让战士们提前了解渡江的有关要求。规定所有部队到达江边即停止前进,根据船只大小确定上船人数,然后再排成单行,听号音向前,一个一个人上船;每只船还指定一人为船上司令,乘员无论职务高低皆要听命于他,不得违抗。

在船工的招募和管理上,陈云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当时的船工大多是穷苦百姓,生活艰难。陈云领导的渡河指挥部不仅优给工资,每天日夜工资现洋五元,还日夜进食六次,每次杀猪。而渡河指挥部人员自己每餐却只吃青豆。在如此优厚待遇和诚意感召下,船夫第一天只有十八人,后来增长至二十七人。

红军不仅要渡人,还要渡马。渡船上本不许载马匹,但陈云和战士们想出方法,命马夫弃马鞍,拉住马口索坐于船尾,使马立河边上,船离岸时,岸上派人执鞭驱马,马即跟于船尾游泳过江。

在陈云有条不紊的组织下,从5月1日至9日,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关3万人马只用9天9夜就全部渡过了金沙江。而当国民党追兵赶到时,红军早已销毁船只,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云指挥红军夜渡金沙江,是长征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这次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追兵,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体现了陈云卓越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才能,也彰显了红军在艰难困境中顽强不屈、智慧果敢的精神风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