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作者:小慧儿

今天是2025年4月26日。

我坐在回内蒙老家的高铁上,给指南写一篇久违的文章。

2019年,我在指南拿到第一笔“工资”。

也是坐在回乡的高铁上,给我妈买了一个18k金戒指。

我妈开心极了。

说投稿指南真好。


我们的小团队

掰指头算算,和夏夜已经认识快六年了。

19年的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大学生。

写着伤春悲秋的公众号,拿过30一篇的稿费。

机缘之下,用半实名的“小慧儿”做笔名。

认识了夏夜和青野姐,以及指南的读者们。

我是幸运的,在初出茅庐的时候遇上了不黑心的老板。

哪怕我排版审美不太过关,写稿口水话连篇。

他和青野姐都会帮我收尾,修改,指正。

没事的时候,我们也聊聊生活和感情,互相寄一大兜儿特产。


夏夜寄来的月饼

一起云聚会、云过年。


我捏的指南团队丑陋粘土人表情包

后来我从指南“单飞”,开始单打独斗地写稿、做号。

难度升了好几个level,经常倍感孤独焦虑,怀念起当时的小团队。

那是我最喜欢的合作模式。

一个热血真诚,仗义行事的小领导。

一个才气满满,温柔美丽的同事姐姐(我爱美女)。

我只需要安心地做事,自由地表达想法就好。

而且,越在自媒体行业摸爬滚打,越知道当时那种团队精神的可贵。

说来甚至有点儿可笑。

现在的自媒体创作者团队,大多难找出来真正会写作的人。

很多人把“拼好稿”奉为圭臬,AI文满天飞。

但投稿指南是一直在专心创作的。

它是一个纯粹的,类似传统纸媒的小集体。

我在朋友圈说,这个团队帮我升起了最早的创作意识。

它把我从一张白纸,粉刷成了更坚硬的白纸。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会因此拒绝很多不够体面的创作理念。

并发自内心地鄙视他们。

(等我更强大,一定会向他们拍桌)


我和夏夜飞行

我相信因果。

也相信上一世紧密的人,下一世总要换种形式相遇。

我身边的每个重要的朋友,几乎都有奇妙的羁绊。

是那种“一眼认定”的人。

就像我和最好的闺蜜,是在小学三年级分班认识的。

我听她说话费劲儿,以为她是聋哑人。

同情心爆棚,非要和她做朋友。

结果人家只是普通话不太标准。

但我们确实成了十多年的好友,密不可分。

认识夏夜,也是很有趣的一次机会。

我作为抽奖非洲人,在投稿指南的评论区中了66块。

加上微信一聊,指南正好缺一个编辑。

迷迷糊糊地加入了这个小团队。

现在想想,啊,或许这就是缘分。

我在之后的工作里,思考过为什么和夏夜共事是愉快的。

是因为我们性格很像,都是风风火火的狮子座。

有直接,仗义,还有敏感脆弱的一面。

我们交流最多的日子,也是我们共同的成长瓶颈期。

我们一起经历了做公众号的纠结,考研的辛酸。

做内容方面,也有许多共识和相似的底线。

我能感觉到,从指南离开的时候,夏夜是一种很“不好意思”的态度。

到现在还保留着我在指南的管理员身份。

让我在他生日的时候,帮他排排版整点惊喜。

但我没矫情起来,因为没什么好伤感的。

我们之间的羁绊千丝万缕。

到现在也照样聊天、见面。


23年9月,在济南芙蓉街和夏夜喝茶

而且抓住机会,他就在教我怎么赚钱。

可惜我太懒了,没被他薅着多跑几步。

不过我也有遗憾。

一个是,没能开启更厉害的事业,和夏夜继续共事。

另一个是,没给他送上喜欢的rapper的演出票。

如果要对他说句话,想说点最普通的祝福:

这世上,最难求的是以诚相待。

祝你幸福安康,我并不遥远的家人。


我和投稿指南

对一个写作者最重要的,是身份认同。

高中时,我在B站做追星UP主,积攒了第一波粉丝。

我以为做视频是我的人生终极目标,选了新媒体专业。

刚上大学的那两年,我拍纪录片、剪视频。

结果“天赋异禀”到,老师说我的片子像用座机拍的。

分镜头更是难看到让老师扶额擦汗。

投稿指南是我的白月光。

在这儿写稿、做编辑的几年,我拾起了更适合自己的笔杆子。

坐在宿舍床前的小马扎上,忍受着济南的酷暑。

写完一篇篇文章,再一遍遍地刷新文章页面,看浏览量。

看到作者名字的时候,忍不住停顿欣赏一下。

很自恋,仿佛自己出道了。

但现在看看,写得很烂。

有两个场景,我到今天仍旧印象深刻。

一个是专业课上,老师让我分享在投稿指南工作的经验。

我那天素面朝天,穿着洞洞鞋,长得不太方便。

也没有PPT,就天马行空地讲了半个小时。

但好几个同学抓着我的手说:“你好美,你在发光。”

对当初不自信又服美役的我,起着莫大的作用。

另一个是夏夜读研之后,偶然和我说到。

他有同学也在看投稿指南。

而且知道我们的小团队,我们的作者。

那种感觉很神奇。

是穿过了自我欣赏和朋友圈稀稀拉拉的点赞。

真正碰见了我们的读者。

他是在欣赏我们的内容的人诶。

陌生的力量,会让人更有冲劲儿。

现在,我已经到了更大的平台。

有了自己的一批读者,写了影响力更广泛的文章。

但还是会想起在指南创作的日子。

它是《中国作家群像》的幕后平台。

为我们这些普通写作者,搭建了一个集聚地,甚至乌托邦。

感谢投稿指南,成为了我们的「娘家」。


最后

今天上午收到《中国作家群像》的实体书,翻开第一篇“数星星”。


看得十分感动。

夏夜说,提起自己做过的梦,他总是想起更小时候的自己。

在夏天的夜里,躺在老屋天台的凉席上。

看着繁星盈天,也曾幻想一一数尽。

我也想起了与指南的经历。

内蒙夏夜的星星,总是又多又亮。

我们经常跑到附近的草原上,看牵牛星和织女星。

还记得那年夏天,一个停电的夜晚。

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星星。

和夏夜飞行打着电话,聊工作,聊生活。

聊到星星落了,天光乍现。


我想念那一刻。

我有属于自己的房间。

也有关于写作者的一切幻想。

对写作者来说,写作和星星一样,有着独一无二的轨迹和章节。

幸好,我们从不缺少下一个夏夜和满天的星光。

就像我们每一个写作者。

正以星光指路,心向远方。

「投稿指南」前编辑:小慧儿

《中国作家群像》 现已全网上架

当当、京东、淘宝各大平台有售!

新书限时优惠价 29.8 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