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内心一定是积极阳光,对什么事情也都表现得热情洋溢
反之,孩子可能就被养得唯唯诺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冷漠、没有温度
认识一个朋友,对她女儿从小就比较严厉,特别是学习方面几乎是行走的纠错本
写作业的时候太慢就坐在旁边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某个字的笔画写得不够标准,也严厉呵斥:“写得不行,擦了重写,一直写到端正漂亮为止”,如果某到题目做错了,那更是惩罚孩子多做几道题加固训练…
而这些,看起来好像为了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孩子最近却看起来有些蔫巴巴的,一提起学习就像是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瞬间塌了
听完这些,我忍不住叹了叹气,告诉朋友:
“其实,现在孩子在学习上的压力,不亚于我们成年人为了生活而拼命挣钱的辛苦,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是人群中的焦点,可没有人喜欢一直被不停地反复纠正和否定,即便是这个孩子再优秀出色,他们在面对负面语言、和监视纠错的打击时,依然会不知所措,性格也可能会变成一个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的唯唯诺诺性格”
是的,没有人喜欢被不停地纠正批评,小朋友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成长需求,那就很容易给孩子性格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和不良反应,家长教育孩子最大的反思也应该是克制纠正孩子的欲望
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反复纠正,是最容易把孩子养得唯唯诺诺:
01
喜欢挑毛病
总在小事上不停地消耗孩子
有人说,糟糕的家庭教育就是有一个喜欢斤斤计较、还喜欢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家长
那事情能有多小呢
兰妈认为,事情有多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些事情上所体会到的感受是什么
兰妈的一个亲戚,是个在单亲家庭下长大的女孩
因为母亲早逝的原因,她就被父亲经常寄养在叔叔、和伯伯家里,从小的寄人篱下生活,本身就导致她察言观色,平时也比同龄小朋友看上去更勤快更懂事一些
可她的父亲还是不满意,每次打工回家好不容易团聚几天的日子里,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挑毛病、再讲一大堆的大道理
比如,穿鞋的时候鞋带多打了一个结,吃饭的时候掉了一粒米,刚穿的衣服不小心有一个黑点,又或者走路的时候没注意踢到石头
这些事情只要被父亲看到后,都会毫无意外地被骂一顿:“没长眼睛吗?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犯错,还能干什么啊”
父亲的严厉,也不知道在何时成为了女孩心中的一根刺,导致她每次见到父亲都会格外地小心谨慎,生怕一个没注意又被狠骂一顿
再后来,虽然女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渐渐能明白父亲的严厉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她
可一想起过往就会心慌、害怕,甚至和父亲一碰面就全身上下不舒服的感觉,也导致她永远无法理解并接纳那段所谓的父爱
还有一个朋友自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记忆中,第一次在公园里狂奔摔倒,我满脸委屈地望着母亲希望得到一些安慰,可她看到我后的第一句话却是责备:“我让你跑慢点、跑慢点,你就是不听,现在摔跤了,舒服了吧”
后来,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掉在地上,上学的时候忘记带课本,放学的时候想找同学玩儿,包括想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母亲都会干涉进来,然后不停地数落我身上的不足和缺点
直到,我毕业之后,整天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我告诉她:“我好像生病了,不愿意社交,也不愿出门”,母亲依然骂我“吃饱了撑着,赶紧起床去上班”
其实,在这些成长经历中,兰妈能切身体会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被过度否定、过度纠正后的自卑不安心理
当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害怕、相处起来也如履薄冰时,还指望孩子到了社会上能有什么活泼开朗的性格呢
所以,孩子成长过程的一半快乐、和乐观性格,都是取决于父母和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希望孩子乐观自信,那就不要在小事上经常批评纠正,即便是孩子犯了错,也要告诉他们:“不要怕,谁都会犯错,爸爸妈妈也不例外,现在看看你,可比我们那时候厉害多了,首先你遇到问题并没有耍心机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了,光是这一点就值得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
瞬间,你会发现被认可、被鼓励的孩子,眼睛里都立马有光了
02
打断式插话
一边听一边忍不住纠正错误
教育,其实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们抬脚迈一步,就不能要求孩子必须抬脚迈十步
校门口,和几位家长聊天时,听一位奶奶笑着说起了她孙女楠楠的一个例子:
那一天,读幼儿园小班的楠楠,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妈妈跟前要讲故事
幼儿园的孩子,本身表达能力就没有那么强,故事也讲得有头没尾,特别是讲到人物角色的时候经常含糊不清
妈妈在一旁听着,也是着急地一个劲儿开口纠正,帮孩子还原故事的真实情节
可结果呢,故事还没有讲完,楠楠就生气地跑回卧室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了
妈妈觉得莫名其妙,在门外敲了敲门,然后就开始对着房间内的女儿不停地数落:
“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你不说话,谁知道你什么意思呀?”
“赶紧把门打开,要不然妈妈生气了”
“你有什么事情就不能和我面对面沟通吗?一生气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意思吗?”
然而,十分钟过后,女儿依然没有开门,妈妈也失去了耐心,母女俩就此陷入了谁也不理谁的僵持局面
直到爸爸回家,女儿才一溜烟的功夫跑到爸爸怀里诉苦说:“妈妈真讨厌,本来我想好好给她讲个故事,她却总是插话,嫌我说的不好,可是爸爸,我心里真的好难受,你能不能认真听我把故事讲完呀”
瞬间,妈妈才意识到女儿突然生气的真正原因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打压式插话的行为,让孩子的内心受到了挫败感,才会沮丧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再讲话了
还有一个例子:
是一次同学聚会,兰妈遇到了一个10多年没见的老朋友
这个老朋友,她是我初中时期的同学,也是同寝室的同床室友,我们在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三年
所以,我们见面之后有着莫名的亲切,还有说不完的体己话
可当我们各自聊起自己的家庭、小孩的成长时,她却满脸忧愁,然后又唉声叹气地说:“我儿子都已经14岁了,可他身上没有一点小男子汉的气概,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老师好不容易给他一个上台表演的机会,他却要拒绝,原因是担心自己会出糗、让老师失望”
当时,兰妈还没来得及问原因,她就接起了儿子的电话
电话那边,儿子问她中午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买一个冰激凌,她想都没想地拒绝了,还批评说:“吃什么吃?你不知道自己不能吃凉的东西吗?要我说多少遍你才记得住,以后不要再给我提这种没有可能的要求了”
一听到这里,我似乎悟懂了孩子唯唯诺诺性格背后的原因-总是被不断挑错、打击
是呀,一个经常被挑错打击还否定的孩子,他们怎么可能会变得自信大方,有属于自己的主见呢
因为对于孩子自己来说,他们每一个决定都必须要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每一句话也要说到如大人那样严谨,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一种“不行”、“我太差”、“我做不到”的害怕心理
03
经验式管教
总觉得孩子会出错、做不好事
管教孩子,从来都没有绝对性的方法和建议,只有找到适合孩子的,才算是最好的方法和经验
如果家长只知道替孩子做决定,而不知道反思自己的教育有没有存在不足、缺陷、甚至错误,那最后的结果自然就不会理想
遇到过一个女孩,曾向我抱怨说:
“妈妈真烦人,什么事情都必须让我听她的,我不听,她就说我是个白眼狼,我听了没做好那件事,她又骂我没出息,那么简单的事儿都做不好,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去好好做一件事了,她又跑过来指手画脚,不是说我能力不足,就是说我方法不行,明明很期待的一件事也瞬间变得难以下咽、更不敢去面对了”
讲真的,一个孩子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卑、和退缩了,一件事还没有开始就急着放弃,心态崩了、自信也没有了,那未来还靠什么去改变呢
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特别恩爱的情侣转正后,丈夫为了让妻子每天可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准备早餐,而妻子看到丈夫做的早餐咸的咸、黑的黑后,忍不住各种批评
为了让丈夫的厨艺有所提升,她更是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手把手指导
而妻子在一旁喋喋不休的各种纠正和唠叨,也让丈夫有些不知所措,小心翼翼地把那顿早餐做好之后,就以“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拒绝再进厨房了
妻子知道丈夫是嫌她唠叨,每天早上一边做早餐、还一边唠叨“才结婚几天,就本性暴露,我看你根本就不爱我了”
于是,才新婚不到一个月的小夫妻就因为一顿早餐整天吵吵闹闹,看上去还一点过日子的气氛都没有
后来,仔细一想,教育孩子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以前把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是那般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关怀,怎么到了后面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呢
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太爱了,所以才会爱之深、责之切,喜欢用自己所谓的经验和大道理去让孩子少走弯路
兰妈之前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女儿大冬天非要穿春秋天裙子,那是明显不符合季节的错误穿搭,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还拿所谓的大道理直接堵住她的嘴巴,奈何人家根本不听,你不让她穿裙子就不去学校
当我夜观天色,觉得第二天有雨让女儿带伞,她拒绝嫌麻烦,我也会用自己所谓的经验去企图改变她的想法,可结果换来的却是:“就不拿,就算淋雨回家,我也不愿意拿伞”
再后来,当我不再提醒女儿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服,什么天气该带雨伞时,我发现女儿竟然自己变得主动起来了
察觉天气不对劲时,会问我:“妈妈,明天冷不冷,要不要加衣服”、“明天会不会下雨?我用不用带伞?”
听完这些我不禁反问她,你不是最讨厌我干涉你的穿衣,还决定你要不要带伞的自由吗”
没想的,女儿却告诉我:“那时候就是不喜欢你高高在上指挥我的样子,并不是故意针对你的”
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教育好孩子的秘诀就是:站在孩子的位置去平视沟通
是的,只要我们做好这一点,让孩子感受到充足的尊重和平等之后,他们才会有更多的信心、乐观、还有积极去展现自身能力
那我们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兰妈总结了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允许孩子犯错,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纠结错了多少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我们自己都是普普通通的父母,又如何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大人物呢,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就够了
•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小能耐,扫个地、端个碗都是值得夸奖的优点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决定,不要担心孩子会失败,他们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耐抗、皮实
•失败的时候陪在身边鼓励,成功的时候骄傲地举办庆功宴,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次决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经验之谈
那么,教育孩子最大反思就是克制纠正孩子的欲望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