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村,是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下辖村,位于西坞街道东南,甬台温铁路及甬新河贯穿该村。2005年由原石桥、王府、下坞、杨四岙五个行政村合并组成,辖石桥、王府、后王、下坞、杨四岙(现已拆迁)五个自然村。



四维村



四维村



甬新河四维村段



下坞自然村,一作下邬,东为王府自然村和石桥自然村。村北近奉化至白杜公路。相传邬姓祖从邬花楼下迁来,因位于邬花楼下之北,故称下坞。



下坞祠堂,坐北朝南,由门楼、正殿和东西厢房组成。



下坞祠堂



下坞堂前横头古民居,坐北朝南,现在建筑由堂前和东厢房组成,后面还有一座老宅,不知是不是同一建筑?



堂前西侧石库门



石库门雀替石雕



古民居石窗



下坞后门头古民居



石桥自然村,1950年--1955年曾为石桥乡政府驻地,奉化至白杜公路南侧,北与王府自然村紧连。村前横河,原有三座石桥,故又称石桥头。据传建村已有900余年历史。南宋《宝庆四明志》已有石桥村的记载。三座石桥现都已不存(可能是在开挖甬新河时拆除了),现在甬新河上建有三座新桥--永丰桥、廻丰桥和廻源桥,不知是不是原来三座老桥的桥名?



石桥宗祠



祠堂门前对联



石桥古树



石桥村中370多年的枫杨树



大长弄



大长弄古民居门额:《泰生》。



大长弄口有石鼓和石柱,这是一根八角形的石柱,据村民介绍:这是牌楼的石柱。





石桥民居





石桥楼宅民居,坐北朝南(偏东),现在建筑由堂前和厢房组成。正门设在厢房檐廊南端。





石桥楼宅民居



石桥楼宅民居后院



厢房檐廊



楼宅民居东厢房



石桥楼宅民居东院,坐东朝西,由石库门和正房组成。



楼宅民居东院正房



石桥楼宅西民居



石桥前门头民居



王府自然村,别名王虎头,南端紧连石桥自然村。据传北宋时已经建村,当时村旁有三池,称王浦,至南宋,族中有人曾任高宗太子待读。后高宗赐建府第,遂改“浦”为“府”,称王府。



王府宗祠,奉化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坐东朝西,由门厅、正殿和两侧厢房组成,正前方有一圆形水池。



王府祠堂石雕须弥座和花瓶形柱础。



柱础



王府宗祠,旧号福山王氏祠堂,先时有二:一日崇本堂,村西今址:一日三槐堂,址在后王。1956年台风毁屋,三槐堂并入崇本堂。崇本堂曾重修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民国初年扩建成现有规模,现建筑于2021年重修祠。修缮后的福山王氏祠堂易名为“王府宗祠”。



王府井,这应该是口古井,不然不会在井盖上写上名称的。





王府自然村的瓦爿墙。



王府西岸古民居



王府西岸古民居,坐东朝西,由门楼和正房组成。门额:“居之安”



西岸古民居,坐东朝西,由门楼和前后两进组成。



西岸古民居





西岸古民居





王府宗祠旁的福山桥



这桥原来也是老桥,现已改建,据村民王师傅介绍,他们称此桥为“庵地桥头”,此地门牌为“王府庵地”,过去这里应该是有“庵”吧。



老桥板





后王自然村,位于王府村东侧,据传有350年历史。因王府原亦称前王,该村即称后王。



后王自然村,左侧墙边有一对石鼓,这里原来应该是有一座门楼的,里面有一幢大宅。



里面的大宅,坐北朝南(偏东),由正门、堂前和厢房组成。





东厢房



门上有一“魁”字,这应该块老匾,为“二十二名**王光奎立”。



杨四岙自然村(已拆迁),大栗山北麓,村北为平原。杨姓最早分居于四个小山岙之间,故名。今杨姓已无。村民邬姓,明初由邬花楼下迁入。



杨四岙自然村中的两棵古樟树,一棵为560年,胸围770厘米、一棵为520年,胸围550厘米。



杨四岙自然村属于省地质灾害点,拆迁后搬入了杨四新苑小区。



莲峰寺

参考资料:《宁波市奉化地名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