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正以其灵活高效、视角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执法领域的得力助手。在高楼林立的兰州街头,无人机,如科技时代的“鹰眼”,盘旋在城市上空。从空中巡查交通状况,到精准锁定违法违规行为,再到参与紧急救援任务,这些“钢铁之眼”凭借技术赋能,极大提升了执法效率与安全性。在这些科技装备的背后,离不开专业飞手的操控与坚守。在地面上,一位曾摆弄航模的业余飞手,如今正以专业姿态,用指尖操控这些精密设备。今天,让我们走近兰州公安交警“安澜铁鹰”无人机执法小组的陈瀚,了解这位从航模爱好者成长起来的专业飞手。

航模少年的“飞天梦”

少年时期,陈瀚常常在空地上调试机翼、校准遥控器,看着自制航模冲上蓝天,眼里满是憧憬。这份对飞行器的热爱,在他进入兰州交通大学攻读交通轨道专业后也未曾消散。陈瀚的飞行故事,始于大学时期那架亲手组装的航模。毕业后,陈瀚先后在北京地铁、兰州地铁工作,但内心始终藏着对“天空”的向往。2018年,他考入兰州公安,开启了将热爱融入职业的新篇章。

从业余玩家到执法尖兵

自从陈瀚加入兰州公安交警“安澜铁鹰”无人机执法小组后,他面临着从航模爱好者到专业无人机执法人员的转变。工作中的无人机不同于航模,每一次飞行都承载着执法的责任与使命。这些无人机是规范的商业化机型,飞行必须严格遵循技术法规和相关法律规定。首次操控执法无人机时,陈瀚内心满是紧张与忐忑。昂贵的设备、重要的任务,都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紧绷着神经,生怕出现任何失误。

在日常执法飞行中,陈瀚遭遇过不少惊险时刻。城市高楼林立,电磁环境复杂,信号干扰常常导致无人机图传失效。面对这种情况,他只能凭借记忆和经验盲飞。“有一次在执行任务时,小型无人机突然失联,尽管同事全力协助控制往回拉,但最终还是不幸坠毁。幸运的是,此次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坏。”陈瀚回忆道。

然而,更多时候,无人机为执法工作带来的是突破性的成果。在查处大货车超载工作中,陈瀚和他的无人机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往,交警查处超载大货车需要冒险爬上货车进行检查,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隐患,且难以实现全面检查。如今,陈瀚操控无人机从高空对货车拉运的货箱进行清晰查验。这一方式不仅保障了交警的人身安全,还大幅提升了执法效率,让超载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200米高空的热成像寻人记

除了交通执法,无人机在紧急救援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是一个普通的巡逻日,当陈瀚和同事们在皇冠假日酒店附近巡查时,一位满脸焦急、泪水纵横的老奶奶拦住了警车。她声音颤抖地求助,称自己的孙子走失了,已经寻找许久却毫无头绪。

同事们第一反应是按照传统方式,驾车在周边区域展开地毯式搜索。但陈瀚注意到警车上搭载的大型热成像无人机,立刻提议:“咱们试试用无人机!”

皇冠假日酒店旁的公园面积广阔,河滩、草丛交错,若仅凭人力搜寻,无异于大海捞针。热成像技术成为了此次搜寻的关键。根据孩子奶奶描述的体貌特征,陈瀚在遥控器屏幕上仔细甄别画面中的每一个热源。“孩子一般都是大人带着的,所以我们重点找落单的热源信号。”陈瀚介绍道,一旦发现疑似目标,他便切换至普通相机,拉近镜头确认孩子的衣着、鞋子等具体特征。

无人机攀升至200米高空,广阔的视野让搜寻效率大幅提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搜寻,终于在城关黄河大桥北附近的河滩草丛中,发现了一个蜷缩的小身影。

当孩子被安全带回奶奶身边时,老人激动得泣不成声,紧紧握住陈瀚的手连声道谢。

从航模爱好者到专业的无人机飞手,陈瀚将热爱转化为守护城市交通秩序与人民安全的力量,在兰州公安交警“安澜铁鹰”无人机执法小组的岗位上,用无人机的“天眼”,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市民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