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秋秋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女性高潮针”冲上热搜!
超范围使用“三类器械”?
此前,网络曾流传“高潮针在多地供不应求,通过阴道注射能帮助女性获得性高潮”的说法。4月27日,有关“高潮针是什么”的辟谣与科普词条登上了热搜。
据悉,这类医美产品大多出现在私密整形类机构。有商家在广告中介绍,“高潮针”是向女性阴道内的“敏感点位”注射胶原蛋白等物质,价格在千元到万元之间。
实际上,“高潮针”并非新产品。早在2021年,就有医美机构推出该产品,宣称能够提升女性的高潮体验,当时一针售价9800元,三个疗程的费用起价为19800元。
据报道,“高潮针”业务的毛利率超过80%,其成本大概1000多元,打一针普遍收费五到八千元,复购率高达65%。
据悉,所谓的“高潮针”是由广州远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根据企查查的信息,远想生物曾在2021年3月申请“高潮针”“潮针”的医药、医疗器械类商标,不过最终都遭到了驳回。
远想生物旗下拥有9大品牌,“高潮针”是其专注于女性私密健康的品牌“丽芙莎”所推出的产品。“丽芙莎”除了“高潮针”,还有“初恋针”,在宣传时都声称能够提升性功能体验感。
实际上,所谓的“高潮针”,指的是“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PRP),它属于被严格监管的三类医疗器械,目前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仅为骨折手术的辅助治疗。
联盟菌查询国家药监局备案系统后发现,广州远想生物旗下的丽芙莎PRP制备器(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23141165),其核准适用范围仅为骨科手术辅助治疗,并且严禁进行静脉注射。这和社交平台上宣传的“私密抗衰”“敏感度提升”等功效有着严重的偏差。
然而,在远想生物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中,“丽芙莎高潮针”的宣传依然醒目地展示着。
相关专业人士指出,所谓的敏感点位功能本身就颇具争议。而且,私密部位血管和神经分布丰富,进行这样的注射可能会引发感染、出血、瘢痕或神经损伤等问题;若反复注射,还会导致组织硬化、局部变形或功能异常。
这类被严格监管的三类医疗器械,竟被用在了未批准的适应症领域,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私密整形赛道近年来快速增长,也致使行业监管出现了缺失情况。
多科室适用产品
增速12%的高增长赛道!
虽然“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PRP)用于女性私密部位是完全违法的行为,但是就PRP本身而言,却是一类好产品和好生意。
PRP产品是利用自身的血液,提取出富含高浓度血小板和各种生长因子的血浆,来促进创伤的愈合和组织的再生的产品。PRP广泛应用于运动康复、创面修复、整形外科等学科领域,前景广阔。不完全统计,PRP产品可以应用于临床近20个科室150多种疾病中,如骨科、口腔颌面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普通外科和整形美容科等。
据美国TMR研究报告保守估计:2017年全球富血小板血浆疗法市场值为1.952亿美元,2018年以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26年全球市场值将达5.4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
当下老年人口增多以及骨关节炎患病率攀升,我国约有1.4亿骨关节炎患者,40岁以上人群中接近一半都受关节疼痛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骨关节炎称作“不死的癌症”,还将其与心血管疾病、癌症一同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PRP治疗技术已然成为骨缺损修复领域的热点话题,其中骨关节炎是PRP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CMRC中研世纪发布的《PRP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22年国内PRP制备套装整体销量约为15.8万套。预计到2026年,国内PRP制备套装市场规模能够达到34.5万套,增长超一倍,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目前我国获批的PRP产品一共是17款,适应症均为骨折手术的辅助治疗。
豪掷10.3亿!
国产骨科巨头布局非集采产品线
目前,骨科四大细分领域人工关节、脊柱到创伤、人工关节均经历大规模降价洗礼,加上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都导致近几年骨科耗材企业无论是营收还净利润规模收缩,急需开拓新的业务,PRP成为骨科巨头重点关注领域。
早在22年底,威高骨科就斥资10.3亿元,收购新生医疗100%股权。新生医疗产品发展以组织修复产品线为核心,主营产品包括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用套装和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等两大类。新生医疗PRP产品于2013年在国内取得首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并成功注册上市。
在最近发布的威高骨科2024年财报中,运动医学和组织修复业务收入为 2.78亿,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 19.11%,同比增长 22.52%,其中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用套装就归属于该板块。
威高骨科大手笔收购背后,是PRP领域突出的政策优势和临床适应性。
在传统骨科手术当中,经常会碰到诸如耗材占比高、住院时间长、出现并发症风险大等一系列难题。在DRGS支付模式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极有可能让医院出现成本超支的情况,进而对医院的运营效益产生影响。
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清晰地表明对再生医学技术的支持态度。PRP作为非手术疗法里的典型代表,恰恰契合政策鼓励的方向。
从成本方面来考量,PRP治疗具备独特的优势。它利用自体血液进行制备,无需购置价格高昂的外来耗材,单次治疗成本仅仅是传统手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DRGS支付模式下,这显然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的开支,达成了结余留用。而且,PRP的适应症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中可以应用于多个科室,能够提升产品进入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在后集采和DRG时代,PRP治疗市场具备极大的增长潜力。在2023年,中国PRP治疗市场规模达到了数十亿元,预计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其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2%,其中,骨科应用的占比超过40%。华北和华东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以及较强的支付能力,成为了主要的增长区域。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