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正月,南陈任忠降隋,韩擒虎兵不血刃进入朱雀门,躲入井中的陈叔宝被捉。之后陈叔宝下诏命令南陈军队放下武器投降。但虽然建康城破,陈叔宝被擒,南陈吴地和湘地以及岭南依旧存在对隋的抵抗。于是隋派大军继续清缴南陈残余势力。在打败了萧瓛,陈叔慎的抵抗,平定了吴地和湘州,同时冼夫人携岭南之地归附隋之后,隋至此统一了华夏大地。而在隋统一了华夏之后,杨坚却下令将三百多年的古都建康拆毁夷为平地。杨坚为什么会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为什么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拆毁古都建康呢?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隋统一华夏,拆毁建康的这段历史。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公元589年1月,贺若弼和韩擒虎攻陷南陈首都建康,陈叔宝躲入井中被擒。之后陈叔宝下诏各地军队放下武器投降。

但在南陈的土地上,还依然有武装力量试图反抗隋朝的进攻,其中主要就是吴地和湘州。

我们之前讲过隋吞并了后梁,后梁的萧岩、萧瓛等人带领后梁国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共十万人投奔陈朝。

当时陈朝任命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谳为吴州刺史。两个人都被安置到了南陈的后院三吴之地。

当贺若弼和韩擒虎攻陷建康后,吴地的百姓(其实就是当时的豪族势力)不想归附隋,于是就推举萧谳为首领,试图割据自立。

但隋军实际上早就有预案了,当时为了防备陈叔宝逃到吴地割据,就派青州总管燕荣率船队从连云港入海,从海路攻击吴州(今江蘇蘇州),相当于直接从海上登陆三吴核心之地。而隋右卫大将军武川人宇文述统率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从建康出发,也奔太湖杀来。


当时南陈鄱阳王陈伯山长子陈君范从晋陵(现在江苏常州)投奔萧瓛,一起抗击宇文述的军队。

于是萧瓛在晋陵城(现在江苏常州)东面建立栅栏,部署军队抗拒宇文述,并派遣部将王褒守吴州(现在江苏苏州),自己则率领大军从义兴(现在江苏宜兴)进入太湖,打算从背后袭击宇文述的军队(看地图应该是想趁隋军攻打苏州之际前后夹击)。

宇文述大军很快就攻破了常州,之后宇文述识破了萧瓛的计策,先出动大军攻击萧瓛的主力,将萧瓛的主力打败。之后才又派军队攻打苏州,王褒看大势已去弃城逃走。

萧瓛率领残余部队退保包山(太湖洞庭山),这时燕荣水军也登陆,打败萧瓛,萧瓛藏匿到了百姓家中被人抓获。宇文述率军进至奉公埭(现在杭州的萧山),陈朝东扬州刺史萧岩献上会稽城(现在浙江绍兴)投降,萧岩与萧瓛都被送往长安斩首,至此三吴之地被平定。

而另外一路不愿意投降隋军的是驻扎在湘州(也就是湖南长沙)的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陈叔慎是陈宣帝陈顼十六子,当时年仅十八岁。陈叔慎不想投降,就宴请部下文武。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就提议抵抗。这个陈正理也是南陈宗室。于是陈叔慎的部下都决定抵抗。于是他们搞了诈降,预先埋下伏兵,等隋军杨素的手下宠晖率军来到,就把他抓起来斩首示众,并把他率领的将士也全部杀掉。

然后陈叔慎招兵买马,招到了五千多人,当时衡阳太守樊迪、武州刺史邬居业也都响应陈叔慎抵抗隋军。

但这时隋军出动的是湘州刺史薛胄与隋行军总管刘仁恩。我们昨天就提到了刘仁恩统帅的是隋的精锐铁骑。陈叔慎哪里会是刘仁恩的对手,陈正理和樊通军队接连惨败,薛胄率军攻进城中,俘获了陈叔慎,刘仁恩又打败和俘虏了邬居业。然后把他们押送到隋秦王杨俊那里,在汉口把他们斩首。

拿下三吴之地和湘州,当时南陈剩下的就是岭南之地了,也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这片地方。

当时南陈的岭南之地说是南陈的地方,实际上之前我们就讲过,是俚人首领冼夫人实际统治。当时陈霸先建立陈朝,萧勃在广州反陈霸先,是冼夫人选择站队陈霸先,才让南陈得到了岭南。所以南陈实际上还是让冼夫人统治岭南。

杨坚当时也知道这种形势,认为冼夫人是可以争取的,所以就派柱国韦洸等人前去跟冼夫人洽谈。


而当韦洸走到江西赣州的时候,遇到了陈朝豫章太守徐璒据城抗拒。如果韦洸要攻城的话,损失也会比较大。于是这时杨广派遣使节送去陈叔宝写给洗夫人的信,告诉他陈国已经灭亡,让她归附隋朝。最终冼夫人还是审时度势,选择站队隋,派派遣她的孙子冯魂率军前去迎接韦洸。两军合作才打败并杀掉了徐璒,韦洸顺利的进入岭南。韦洸上表朝廷授予冯魂仪同三司,册封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杨坚拿下岭南,因为冼夫人的原因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因为洗夫人的功绩,隋文帝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同时开谯国夫人幕府,允许她置长史以下官属,赐印章,可调动部落六州兵马。这才有了历史上的谯国夫人的称号。

至此隋彻底的占据了南陈原来的所有的地盘,华夏大地再次统一成为了一个整体。之后杨坚对南征有功之臣进行了表彰,同时下诏解散部分军队,将帅军人家庭的子弟,都要开始学习经书儒学,同时销毁民间武器,

而在统一了华夏大地之后,杨坚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行为:将建康的城邑宫殿房屋,全部毁掉为耕田,

建康是公元212年三国时孙权建石头城,然后将秣陵(今南京)改名为建业。之后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建康再次成为都城。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建康都作为南朝都城。

到了梁朝最为鼎盛时期,建康人口达二十八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在当时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而公元589年,杨坚下令摧毁建康城,建康至此沦为一片平地,震惊世界的,存在三百多年的古都毁于一旦。

为什么杨坚要毁掉古都建康呢?其实理由和之前杨坚毁掉邺城是一个道理。邺城是北齐的都城,汇聚了当时北齐最多的人口,以及最有文化的一群人,留着邺城,这样的一个城市迟早会成为地区的中心,然后就会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而这样的势力的存在就会导致分裂的隐患。建康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留着建康,建康就会成为南方的中心,对于定都在北方的隋政权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杨坚才要坚决的毁掉建康城,逼迫建康的士族迁移到隋的都城长安。这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惋惜一个政权对文化的摧毁的时候,有的时候也要用政治的视角去看利弊。对于一个当权者而言,很多时候这种取舍也是很难的。留着它就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最终才被迫毁掉它。而对于老百姓而言,相对于一个古都建筑的留存,选择稳定有的时候反而更重要。如果因为它的存在而不断的陷入战乱,那百姓的生活反而会更惨。而在战乱状态,任何建筑最终也是会化为齑粉的。其实就跟大家都批评建国后破四旧一样,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期,当然对于这种文物的破坏痛心疾首,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视角,站在当时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依然是社会重要力量的时候,拆掉一些东西对于社会的稳定是有利的。其实破四旧拆掉了绝大部分洋葱头建筑,我们才清除了宗教在地方的统治地位,迎来了西北的稳定。但是我们看今天所谓拨乱反正之后洋葱头建筑到处都是的时候,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就都出来了,任其发展下去,清末西北的惨状也很可能随时再发生,有的时候历史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是这个道理。

关注《读史学文》,解码更多王朝兴衰密码

加入读史明智知识星球,探讨更多感兴趣的历史话题

关于南北朝,《资治通鉴》的记载是相对有限的,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关注一下文章末尾的相关图书推荐,点击链接即可下单购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