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到南北朝后期是后三国时期,是北周,北齐,南陈三国之间的对峙。其实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小国的存在,那就是后梁。

但后梁是当年南梁萧詧和西魏合作,灭完了南梁江陵政权,之后西魏扶持萧詧在江陵当了皇帝。但这个政权实际上就是西魏的傀儡。

为什么西魏不自己占了江陵,反而要扶持这样一个傀儡政权?为什么到了587年的时候,取代西魏和北周的隋却不想让后梁存在了,吞并了后梁了呢?

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这段历史。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谈到后梁,就不得不提到其实南梁的灭亡,表面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萧统的两个儿子要夺权。


我们之前提到过萧衍的太子萧统死得比较早,但萧衍没有让孙子当皇太孙,反而立了自己的儿子萧纲为太子,这就引发了萧统的儿子萧誉和萧詧的不满,于是他们阴谋夺权。

而之后恰好侯景之乱,萧誉和萧詧趁机想要夺叔叔萧绎的江陵,因为江陵的位置太重要了,是建康的门户,如果江陵丢了,建康也面临无险可守的局面。所以才引发了萧绎和萧誉,萧詧叔侄之间的大战。而这场大战也是直接引发了萧衍被困台城,没有得到救援而被活活饿死的结果。

之后萧绎剿灭萧誉,而萧詧引狼入室,将襄阳献给了西魏,换取西魏出兵。正是因为襄阳的丢失,才让南方政权失去了长江屏障,从这个时候开始南朝政权实际上就已经在灭亡的边缘了。

公元554年,西魏出兵江陵,萧绎被杀,萧詧本以为西魏可以扶持自己做皇帝,结果西魏把襄阳拿走了,只把江陵这一小块地方给了萧詧,让他做一个傀儡。没有了襄阳的江陵是无险可守的。所以萧詧只能向西魏低头。萧詧引外人来对付南梁,其实就是与虎谋皮,别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心无偿帮助你呢?人家之所以帮助你,无非是看中了你的利益,就跟我们看当年美国给乌克兰颜色政变,美国人是好心帮助乌克兰人吗?要知道乌克兰从苏联分出来时,拥有最好的土地和工业基础以及高科技技术比如造船,发动机,核电技术等等,那时不管是整体实力还是人均GDP都比中国要高,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就看清楚西方人颠覆乌克兰政府的目的是什么了。

但是西魏既然夺取了江陵,为什么不自己统治,非得要扶持一个萧詧的傀儡政权呢?

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当时西魏的主要敌人是北齐,而当时北齐的实力是远大于西魏的。而当时江陵对于南朝政府而言,意义太大了,如果西魏占据了江陵,相当于直接和南梁政权对抗,这时相当于西魏和南梁以及北齐两个政权同时交战,面对北齐西魏都打不过,更不要说要两面作战了。

所以西魏才没有吞并江陵,而只是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后梁。因为有后梁的存在,他为了生存就要抵御南梁以及后来南陈的攻击,就能避免西魏以及后来的北周直接和南梁以及南陈对抗。有了这样一个缓冲区的存在,也让西魏和南梁之间的矛盾没有那么尖锐。

所以也才有了后来南陈和北周之间的合作。如果北周当时就吞并了江陵,估计南陈面对北周的威胁就会更大,反而可能会和北齐合作,这对于北周就很不利了。

所以一个缓冲区对于两个敌对的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俄乌战争的爆发,根源还是在于以前乌克兰是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区,而当北约想要吞并(乌克兰加入北约)乌克兰时,这时实际上缓冲区就没有了,这是俄罗斯无法忍受的,这才是俄乌战争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当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其实都是如此,拥有了缓冲区,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才不会表现为直接冲突,而是隐藏起来变成代理人冲突,这样战争就可控。如果没有了缓冲区的存在,两个核大国的直接冲突就是非常可怕的。

为什么到了公元587年,杨坚不想让后梁这个傀儡存在,而直接吞并了后梁了呢?


原因就是这时杨坚的隋已经稳定下来,一方面平定了内乱,内部政治走上了正轨,其次北面的威胁尤其是突厥的威胁已经消除,这时杨坚就将目光转向了南方的南陈。

既然杨坚已经准备全面向南陈开战了,这个和南陈之间的缓冲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杨坚才会吞并掉后梁。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绝不会对其他国家有私人感情,一切判断都是处于利益考虑。比如当时杨坚刚上位,尉迟迥叛乱的时候,萧岿派遣中书舍人柳庄带着书信入北周朝贡,当时杨坚热情的拉着柳庄的手说:“我以前加开府时,曾经随军到过江陵,受到梁国君主的热情款待。眼下我们正处在天子年幼,时事艰难的时期,我虽然不才,但受命辅佐朝政。梁国君主几代都忠于朝廷,我们应当共同努力使这种融洽关系永远保持下去。”

为什么杨坚如此拉拢柳庄?不就是如果这时后梁如果加入尉迟迥的叛乱,隋的麻烦不就大了嘛。

公元584年的时候,后梁国主去隋觐见,杨坚也给足了排场不就是因为当时吐谷浑还在和隋打仗,而突厥也还没消停嘛。

等到突厥彻底臣服了,吐谷浑也被打败,内部又爆发危机后,杨坚这时也就有底气了。

公元585年的时候杨坚就把后梁国主的叔父太尉吴王萧岑给召到长安了,然后不让他回国。萧岑相当于是后梁的国防部长,军方一把手,控制了萧岑然后杨坚任命自己的嫡系去当江陵总管监视后梁国。这表明已经准备向后梁动手了。

到了公元587年,杨坚也不装了,直接让后梁国主萧琮带领百官到长安来,背后要做什么不言而喻。而杨坚派遣武乡公崔弘度率军戍守江陵。也就是向南梁直接驻军了。直接驻军是什么概念呢?看看现在的日本,韩国,美国直接驻军,当地政府最终还有自主权嘛?不就是看美国颜色行事嘛。

后梁国主的叔父太傅安平王萧岩、弟弟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瓛等人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选择向南陈投降,之后南陈派人来接应,萧岩、萧瓛等人带领后梁国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共十万人投奔陈朝。

至此双方都已经是明牌了,杨坚派出了高熲去江陵,一方面说是安抚江陵政权,一方面实际上就是吞并了后梁,然后让高熲去重新设置政府。

而这时的江陵也成为隋对南陈的前线,高熲到了前线,也就意味着隋统一江南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关注《读史学文》,解码更多王朝兴衰密码

加入读史明智知识星球,探讨更多感兴趣的历史话题

关于南北朝,《资治通鉴》的记载是相对有限的,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关注一下文章末尾的相关图书推荐,点击链接即可下单购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