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中华读书报2013年0501
1982年的一天,刚刚担任海军司令没多久的刘华清带着人来到了胶东半岛,自打到任之后,刘华清就一直没有闲着。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国内各处海军基地视察,如今他来到了山东,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旅游胜地蓬莱。
此时天气正好,蓬莱一带景色秀丽,刘华清却完全没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当地的军港,眼前的情景却让他感到非常不满,在面对前来接待的潜艇大队领导的时候,他生气地对众人说道:“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
刘华清之所以这么生气,主要是因为他们刚刚来到军港,就看到舰艇锚泊在航道上。刘华清感到无法理解,便询问潜艇大队的人,舰艇怎么不停在码头。
对方的回答让他感到有些无语,原来军港区航道水位太浅,舰艇进出都必须赶在高潮时刻,不然就可能搁浅。
那按理说,这样的地方就没必要驻扎潜艇大队,可部队在蓬莱阁这一带拿到了一块好地,正好处在风景区内,虽说是浅水湾,但他们还是在这里修筑了营区。
听了这样的解释,刘华清会感到这么生气,并说出那样的话也就能够理解了。与刘华清一同来到这里的,还有北海舰队的领导以及烟台基地当地的领导。
刘华清对这里的状况非常不满,他决定将驻扎在这个军港的大队裁撤,至于那块好地,就交给舰队和基地商议使用。
在随后视察其他军港的时候,他也抓出了大量的问题,并决定在海军内进行大范围的整顿。很多人并不理解刘华清的用意,实际上他早已着眼于现代海上战争,打算让海军变成真正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部队。
刘华清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一家人的日子就过得非常苦,好在当地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革命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年少的刘华清就坚定了信念,决定为革命奉献一生。
1931年,15岁的他正式参加了红军,不久后就担任了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他作战非常英勇,参加了鄂豫皖苏区数次反围剿战斗。
靠着自己的能力,他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之后他又跟随部队开始了长征,表现活跃的他得到了组织的重视,被提拔为第十五军团政治部科长。
抗战爆发后,刘华清又前往了129师工作,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成为二野的一员。多年以来,他跟随部队四处征战,到了解放前夕,刘华清已经成为二野第11军政治部主任。
后来他又跟随部队从北打到大西南,解放了全国多个省份,随着战争结束,刘华清也得到了新的任务。那时,新中国开始筹建海军部队,虽说解放军之前并没有海军,大量将士没有相关经验,但组织经过多年的培养,还是有着丰富的干部储备。
刘华清就与许多干部一样,被调到了海军工作,他被任命为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1954年,组织又安排刘华清到苏联留学,前往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深造,他在这里系统学习了海军的诸多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回国后,刘华清立即被任命为北海舰队副司令,同时又负责国内重要军港旅顺的工作。虽然那时国内海军起步较晚,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刘华清等人将学到的先进理念用于海军的建设,使得海军的发展速度极快。
终于在他们这些海军先驱的努力下,新中国的海军部队已经有了不错的规模。刘华清在海军工作多年,虽然之后由于一些事情,他一度离开了海军部门,但他的心里还是放不下海军。
终于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刘华清重回海军,可回归之后他却发现海军的情况比自己想得还要糟糕。为了掌握部队的真实信息,刘华清这才开始了万里巡查的工作,他带人从东北的诸多海军基地开始,一路沿海视察各处海军军港。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执着于军港,刘华清告诉大家军港的情况,才能真实反映海军的状况。他们就这样从东北到山东,随后一路向南又来到了福建等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刘华清把全国的海军基地都看了个遍。
他确实从中查出了太多的问题,其中最令他感到震惊的是,眼下海军的指挥理念,居然还停留在50年代。他们离开之前海军是怎么作战的,现在海军就还是那个样子。
可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是抱着旧的理念一直走下去,那海军是不会有未来的。于是,刘华清开始在全军推进改革,从精兵简政开始,他的一番整顿让停滞多年的海军终于开始向前发展,他成功挽救了国家的海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