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承载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度褒奖,彰显着对个人专业素养、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的充分认可。昨天(4月28日),载誉归来的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外科(二)科护士长王菊莉回到青浦,与卫健、医护、工会代表面对面交流,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精神,分享参会感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高健,副区长张彦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菊莉身着一袭素净的职业装,全国先进工作者绶带格外醒目。谈及在北京接受表彰的感受,她动情地说,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上海护理团队、青浦医疗工作者的集体致敬。“对我个人而言,从普通护士成长为劳动模范,变的是肩上的责任,不变的是一切为了患者的初心。我将以此表彰为起点,以会议精神为灯塔,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再立新功,继续在护理岗位上精耕细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王菊莉说道。


王菊莉自1998年毕业于青浦区卫生学校后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断磨练成长,不改初心信念,从备战非典到汶川援助,从援滇志愿到援鄂抗疫,她从未退缩,始终坚守一线。王菊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多年的她,先后在普外科、血管外科、呼吸内科、手术室、内镜室等部门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带教及管理工作。从一名护理骨干到带教护士,并成为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专科护士,依托医联体,推动社区医疗机构静疗护理质量发展,为患者的生命通路保驾护航。

2021年,王菊莉创建了青浦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并于2022年成功创评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她带领工作室成员,在院内院外开展系列劳模活动,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义诊服务,开展科普宣传,带领工作室成员到社区开展专科业务培训、上门护理会诊。2023年,王菊莉探索建立赵巷劳模分站,将专业知识、优质护理资源送到社区服务中心,构建“医院—社区—家庭”的延续护理模式,推动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


王菊莉同志始终以真诚和爱心践行南丁格尔誓言。2003年3月,她主动请缨参加抗击非典,临时组建的非典医院,每天反复进行实战演练,并时刻准备着接收病人。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去了四川德阳地震伤救治中心,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救治、护理、安抚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2012年8月,她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第十五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活动项目,赴云南进行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完成本职工作,还参加援滇志愿者,横跨三州开展医疗、心理义诊服务和爱心捐助活动。2020年,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名参加上海市第一批医疗队,大年三十晚上奔赴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临危受命担任青浦医疗队护理组组长、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二楼病房的护士长,与伙伴们齐心协力,共同坚守2个多月,顺利完成任务。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表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王菊莉的先进事迹,是身边最生动、最鲜活的学习教材,将以王菊莉为榜样,掀起学习劳模的热潮,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

据了解,下一步青浦将大力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以劳模为榜样,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记者:李双玖(名优)

摄影:朱菊花(名优基层)

视频:郭苗苗(首席)、邹宇忠(首席)

编辑:俞静彦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