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节点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意在将党的好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特别是青浦区深耕国家重大战略,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的进程中,需要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以知重负重的精气神、知责担责的硬作风勇挑重担、啃硬骨头。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持久仗,巩固正在提升的信心,稳定正在改善的预期,青浦区制定优化营商环境8.0版,并将营商环境工作列为“一号改革工程”。倾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依法依规”的法治环境、“活力充沛”的市场环境、“勇拓先行”的创新环境、“暖心爽心”的人文环境,构建形成“1+5+9”营商环境建设任务体系。这些任务的落地见效,需要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聚焦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干部将优良作风转化为服务战略落地的执行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创造力,为区域能级提升提供强劲的作风保障。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维护最好营商环境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政治生态作为集中体现一地一域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系统性因素,其优劣直接关系营商环境的好坏,对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信心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文风会风不实不正,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基层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整治“四风”问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改进,政府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青浦区立足“企业所需、政府所能”,聚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事,向“无感智能、泛在互联”的更高形态进化,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那些抑制经营主体活力、损害公平竞争的不利因素,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干部的作风转变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保障
好作风是战斗力、凝聚力,也是生产力、竞争力。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而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更与在这一地方的干部作风紧紧相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因为营商环境和八项规定休戚相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第一大类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中提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因此,基层干部要定期深入民营企业一线,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实际诉求,才能找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症结解决问题。今年年初,青浦区在春节期间全面开展“两不停”“两服务”工作,即“安商招商两不停,助企惠民两服务”。这背后就体现了以实干精神抢抓先机的责任心,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种为了人民安全和利益而念兹在兹的情怀。
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唯有迎难而上,以政治生态之“好”打造营商环境之“优”、谋求高质量发展之“进”,将干部的务实作风贯穿于全区各项工作之中,方能知重负重,在应对挑战中破难开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浦实践。
特约撰稿:张智程
编辑: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