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那边!围过来!”“这个大,小心别夹手了!”在铁山港区营盘镇,清晨的千亩虾田泛起层层涟漪,养殖户们忙碌的身影与欢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一笼笼鲜活的小龙虾被捞出水面,经过分拣、装箱后,迅速运往全国各地市场,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现在是‘抢鲜季’,凌晨4时多就开始忙了,每天出货2000至3000斤小龙虾,今年政府带了农科院过来指导,水质管理和饲料配比做了许多调整,小龙虾的个头比往年大了不少,肉质也更加饱满,价格噌噌往上涨”。养殖基地负责人周敏娟笑着介绍。


肉质饱满、个头肥大的小龙虾。陈雯霞 摄

今年以来,针对农业产业发展较薄弱,资源整合系统性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品牌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营盘组建了“强本领促发展”工作团队,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帮助项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引入农科院先进养殖技术和理念,提升专业技能和养殖水平的同时,加强市场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塘仔村“南珠金螯虾”特色品牌,让小龙虾成为营盘镇的一张亮丽名片。

团队推进盘活闲置资源

“稻虾田成功投产不仅解决了附近几个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也盘活了1000多亩的撂荒土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同时,稻虾共养模式能有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排放。”塘仔村党总支书记占源林介绍道。曾经的塘仔村,土地分散、产业薄弱,部分土地闲置沦为撂荒地。


村民在稻虾田捕捞。杜有源 摄

为破解发展困境,营盘镇通过“定项目、组团队、破难题、促提升”四步走,由村党总支部牵头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将零散土地集中流转至村集体,实施“党组织引领+集体土地入股+村级能人领办+农户参与”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规划治理,通过修建防渗沟、生态循环系统,打造出北海规模最大的稻虾共养基地。如今,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土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土地”。稻虾亩产达170公斤,亩均效益超9000元,集体经济收入连续2年超百万。


跨镇合作激活电商渠道

“新进直播间的朋友麻烦给我点点关注,分享分享直播间。家人们可以看一下我手里拿的巴掌大的龙虾,生活环境非常地干净,没有科技与狠活……”镜头前谭玉凤奋力介绍着特色产品。

2024年,南康镇通过“强本领促发展”行动打造了“村村播电商联盟”,伴随着营盘镇塘仔村的成功实践,铁山港区也同步按下农产品网上流通的升级键。开始探索“互联网+农产品”跨镇合作新路径,通过选取试点村组建电商联盟,采用“田间地头直播”“民俗文化带货”等形式,宣传推广“塘仔小龙虾”“樟树港辣椒”“青山头斑节虾”等特色产品,不断拓宽农产品市场销路。依托村集体经济“百万强村”创建行动,在“一品大塘”电商项目的基础上,创新重点村“支部+电商”2.0发展模式,高位推动“强本领促发展”跨镇合作。围绕特色产业,搭平台、建设施、育人才,打造4个“支部+电商+人才培育”直播阵地。

“市内上午拍,下午到!”“阿姐带的东西,我买过好几种没翻过车。”“比市场便宜!”伴随着刷屏的留言好评,广大网友纷纷下单。


链上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塘仔村的“稻虾共养”实践,是铁山港区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的生动写照。为确保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铁山港区通过组建产业专班下沉一线,实施“精准招商+靶向攻坚”,因地制宜引进特色农产品上下游产业。不到3年时间,塘仔百香果育苗基地、肉牛养殖、稳进电商、盐灶大米加工、兴港吖鲜滋海鸭蛋等一批项目快速落地,并配套建设玉铁商贸物流、冷库产业园,形成从育苗到种植、从电商到物流、从收购到加工“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

铁山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岳琳茵介绍:“2022年以来,我们围绕集体经济合同规范清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按照‘一村一律’原则组建了区镇村三级‘法务团队’,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内44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全力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2024年,铁山港区达成集体经济收入1346万元,较上一年增长45%,村(社区)平均收入均达30万元以上,每镇至少有1个百万收入强村。

夏天正是吃小龙虾的季节

这不得上市场买2斤尝尝鲜!

欢迎加小姐姐微信

来源:广西云;爆料/商务合作:17707896114

法律顾问:广西先导联合律师事务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