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高校保研率已经达到7.2%,较五年前提升了75%,这一制度不仅重塑了高等教育人才选拔逻辑,更成为观察高校办学质量、学习氛围的透视膜。
而成功保研,不仅能够免试攻读研究生,提前锁定席位,而且在后续的职业发展中也享有更显著的优势。根据《大学生发展报告》:保研生群体中,具有明确职业规划者占87%,较考研群体高出41%,这种优势在就业市场持续放大。比如,华为校招数据显示,保研背景的研发岗员工较平均值高18%,晋升至PFC(项目财务控制)职级的时间缩短1.5年。
正因如此,考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也会将目光聚焦于学校的保研情况、学习环境等,那么说到保研情况,郑州大学凭借优质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育人成效,已经将更多学生送进了更高学府。
郑州大学2023—2024学年大学生标兵评选中,脱颖而出了10个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是课业、科研、竞赛等全面开花,甚至多数都已经成功保研了,而被问及保研成功的秘诀,他们不约而同的指向了——郑大的教学质量、育人模式。
比如说,郑大化学学院化学专业拔尖班2021级本科生付佳聪,专业综合素质排名第1、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参与发表3篇SCI论文、获得“微瑞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实验数字化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以上这些正是他保研至清华大学的“入场券”。
当被问及为何能顺利入门“科研赛道”,他说在导师臧双全教授和李恺教授的指导下,在师兄师姐的帮助和教导下,他从一名懵懂的科研小白,飞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术小达人,在这个期间锻炼了科研素养还先后主持了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由此可见,浓厚的科研氛围、一流的科研导师在他步入科研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而无论是科研素养、学术能力还是竞赛水平都成为推免生的必备要素,这也是郑州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之一。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郑大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加大科教协同育人的培育力度,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工程设计实践能力,还能提高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充分考虑到了升学、就业、未来发展等各个方面。
具体来看,郑大不仅先后投入了2亿多元专项经费,用在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设备更新、实施完善和环境改造,以此保障实验教学质量。还加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力度,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渠道,根据其学科发展分布特点,每个学院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
现在,郑大与企业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3个,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533个。这些数量充足、设备一流、环境优越、条件优越的各类实践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多种需求,从接纳学生的数量也可以看出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及其一流的科研环境,在2023—2024学年共接纳了学生70633人次,这一数据既说明该校培养方案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占比较大,也说明其实践平台具有普适性,所有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能用上。
总的来说,郑州大学不仅保研质量优质,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优质的科研环境、实践平台,可以支撑所有学生想进入科研领域的学生提供硬件条件和软件支撑,所以不论能不能成功保研,在就业和升学中都享有更强劲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