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引发全国热议的广州震楼事件有了最新进展——4月23日,此前拒绝记者采访的8楼住户连先生主动联系记者,首度直面媒体,宣布已搬离在外租房,并公开喊话7楼:“我认输,但请别牵连整栋楼,求放过无辜邻居!”



“搬离时把所有东西都检查了三遍,生怕漏了什么东西,其实心里清楚,最想‘甩掉’的是这三年来‘咚咚咚’的震楼声。”8楼住户连先生对着记者叹气,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仿佛还在模拟那让人失眠的震动节奏。

连先生沮丧地说:“这套位于广州黄埔区夏港街道保税社区某小区8楼的房子是买的,他和家人已搬到租的房子,目前不打算再搬回去住了。”

连先生表示,他想与7楼和解,近期街道和派出所组织的一次调解他也参与了,但7楼未露面。连先生希望疑似震楼器的声音不要影响到其他邻居。



连先生

连先生对记者讲述与7楼矛盾的前因后果——

2021年10月,他楼下的住户,也就是7楼的男业主突然找上门,要求他在晚上9点半以后不要发出噪音,如桌椅拖动和脚步声。

对此,支先生也是一脸的懵,因为他和妻子在家中并未制造噪音,只是正常的走路和洗漱。称“仅正常生活活动,未跳绳或跑步。”

自己在和7楼住户解释后,对方也没跟他争执,而是直接就走了。



没想到,第二天,7楼业主直接就在业主群里投诉他了,还警告他要报警,为此连先生就和对方在业主群里吵了起来。

连先生为了平息事端,直接给家里所有桌椅脚都缠满布条,就差给地板铺地毯。

可2022年1月,7楼开始整活,“咚咚咚”的震楼器声准时响起。连先生警告、报警全用上,一点用没有。那段时间妻子刚流产,震楼声吵得夫妻俩整夜失眠,心态直接崩了。



另外,七楼晚上还开着很大的声音看电视,一下到晚上十一二点,自己住在楼上都能听得非常清晰。

两家的关系也不是没有缓和过。有段时间七楼称自己的阳台顶漏水,在确定是自己的责任之后,连先生二话不说花费了一万多修好。

没想到7楼的厨房天花板又漏,要求连先生处理。这时连先生的妻子已经生了孩子,他们请家里的老人过来照顾并且搬到了四楼,几乎没有用过8楼的厨房,厨房灶台都落灰了,不可能出现渗水的情况,因此连先生让7楼找专业机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是他的原因他会立马出钱修理,7楼听后一声不吭扭头就走。



接下来震楼马上升级,换成老式风扇般的规律震动,每晚准时“叫醒服务”。直到今年3月底,连先生自费对自家厨房进行了检测,才自证了清白。

在两家闹矛盾之后,他们平常在电梯中碰见,七楼会直接走开,完全就是一副拒绝沟通的状态。

连先生表示,他妻子都可能因噪音导致流产了,因此被迫搬离在外租房。9楼支先生一家也因无法忍受而计划搬迁。



连先生称,他一直都在配合社区调解,但7楼从未露过面,自己之前只所以拒绝采访是因为他们一家人已经搬走,不想再为这件事劳心伤神。

连先生觉得,七楼做出这样的事情恶心他们没有问题,但这是他们两家的问题,无辜邻居被牵扯进来实属无奈,他希望七楼能够尽快现身参与调解:“不想再耗了,就希望楼下能来调解,别再影响其他邻居。”

可等街道组织调解时,7楼又玩起隐身术。而6楼张阿姨听声辨位:“今天震感偏西,估计7楼又换新设备了。”



令人唏嘘的是,这场持续3年的纠纷已造成连锁反应。6楼至10楼的多户居民均反映受到干扰,有住户甚至出现健康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透露,三年间已组织十余次调解,但受限于《人民调解法》的自愿原则,7楼不配合致调解停滞,始终未能促成双方有效对话。

法律界人士指出,震楼器隐蔽性强,需入户取证方可定性违法,而7楼房屋空置且拒绝开门,警方无权强制进入。因此此类邻里纠纷存在取证难、定性难的特点,建议通过第三方调解化解矛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