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很多国人有一种错觉,感觉中国像是富了上百年,完全可以碾压欧美,是实打实的“发达国家”。

但这些感觉,很可能只是舆论营造出来的而已。稍微想想就会发现,中国人富起来的时间其实还很短很短,就更不要说究竟是不是真的“富起来”了。



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吃饱饭仿佛是一件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可能已经不知道,粮票在1993年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而粮票的存在,也代表着我国粮食供应的短缺。也就是说,中国直到最近30年,才摆脱了粮食危机。

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工种补助粮票等17个品种,这些巴掌大的纸片,曾决定着亿万家庭的生死存亡。



回溯历史,饥饿像是高悬在中华民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漫长的封建王朝时期,百姓们靠天吃饭,一旦遭遇天灾,如水灾、旱灾、蝗灾,粮食便会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即使风调雨顺,封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也让农民不堪重负,一年辛苦劳作下来,所剩粮食难以维持全家温饱。例如,在明朝末年,连续多年的旱灾导致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饿殍遍野,最终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得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军阀混战时期,各地抓壮丁、抢粮食,农民无法安心耕种,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烧毁庄稼,抢夺粮食,无数百姓在饥饿和战火中丧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土地改革让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争破坏,国家一穷二白,农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粮食短缺的状况依然十分严峻。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村里饿死的人用草席裹着埋,连哭丧的力气都没有。"82岁的河南农民李长顺抹着眼泪说。



在河北省赵县档案馆,泛黄的1959年《粮食定量通知单》显示,当时城镇重体力劳动者每月配给仅36斤原粮。70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军至今记得,1960年冬天,母亲用榆树皮磨粉充饥,全家七口人分食一个红薯的往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04亿吨,人均占有量318公斤,仅达到温饱线(400公斤)的79.5%。这个数字背后,是8亿农民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2%人口的奇迹,更是无数人勒紧裤腰带的真实写照。

1978年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鲜红手印按下的那个夜晚,村民严金昌偷偷在自留地里种了半亩花生。秋收时多收的三筐花生,让他第一次给四个孩子同时扯了新衣裳。这个曾经"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村庄,后来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

在四川广汉向阳乡,褪色的老照片记录着1980年9月那个历史性时刻——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乡镇。当年该乡粮食产量暴涨23%,农民王大有攥着卖余粮换来的36元"巨款",连夜走了十里山路到供销社,终于给媳妇买回了念叨五年的确良衬衫。



1984-1996年间,我国粮食产量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远超同期人口增长率。在东北黑土地,机械化作业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在长江流域,"吨粮田"技术使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1998年特大洪灾中,中央储备粮体系三天内向灾区调运50万吨粮食,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个历史性时刻背后,藏着个鲜为人知的生死抉择:根据入世协议,中国粮食市场将逐步向全球开放。

2006年注定载入史册。这年不仅取消农业税,终结了2600年"皇粮国税",更启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也就是说,中国直到最近20年,才摆脱了粮食危机,国人才吃饱了饭。

2000-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从4.62亿吨增至6.69亿吨,连续17年丰收。水稻亩产突破470公斤,比世纪之交提高65%。更惊人的是,在耕地面积减少4.5%的情况下,我们用不到世界1/3的化肥增量,实现了粮食增产45%的奇迹。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档案室里,保存着一份特殊的"遗嘱"——袁隆平院士2010年手写的《超级稻攻关计划》。"要实现亩产1000公斤,必须突破光能利用率极限..."这些字迹潦草的笔记,最终化作海南南繁基地的3000次杂交实验。

2022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传来捷报:耐盐碱水稻亩产突破600公斤。这意味着中国2.8亿亩盐碱地中,至少有1亿亩可以变为粮仓。与此同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人造淀粉"技术,正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粮食,效率达到传统农业的8.5倍。

然而,当我们沉迷"轻食代餐"时,中储粮的粮仓正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黑龙江富锦粮库,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着30万吨储备粮;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里,物联网系统精确调控着每一株番茄的生长。



跨国粮商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从未停止渗透。2014年大豆战争惨败后,中国痛定思痛:十年间大豆自给率从15%提升至35%,国产大豆蛋白含量突破42%,东北黑土地上崛起新的"黄金产业"。



真正能放开了,想吃点肉就买点肉,想买个包子就买个包子,可能也就最近二十来年,甚至十来年的事。

当我们吐槽外卖不够快、奶茶不够甜,吃饭挑挑拣拣,三个菜一个汤还嫌没菜吃时,该记得20年前还有山区儿童为鸡蛋营养餐欢呼。

从"饿怕了"到"吃饱",中国人走了五千年;从"吃饱"到"吃好",才不过20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