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李松蔚接待过一个来访者。
这个来访者每天在公司忙得团团转,经常加班,到家后累得只能瘫在沙发上。
虽然很辛苦,但他拿到的薪酬却很低。
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忙碌,他内心的焦虑和迷茫也在不断增加……
李松蔚听后,当即指出:你的问题是,太喜欢吃苦了。
正如他所说:“身体的忙碌,代替不了大脑的运转,忙得没时间思考,人就会废掉。”
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人,总是被动吃苦,陷入穷忙的恶性循环当中。
结果消耗了体力,磨灭了心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麻木。
只有停止吃苦,跳出忙碌的怪圈,你才能重新审视人生,真正获得觉醒。
1
巴菲特提起过公司一位财务的经历。
他忙碌了一天后,等下班后还要去开三小时的专车,赚点钱来贴补家用。
到了周末,他又去兼职各种小时工,从早九点一直忙到晚九点,直到深夜才疲惫地下班,第二天又要早起去公司上班。
工作强度这么大,他一个月连一天都不休息。
可这样的拼命,并没有改善生活。
巴菲特一针见血地评价说:他只顾着埋头苦干,却从没想过提升效率和精进技能。
大多数人信奉天道酬勤,认为只要马不停蹄地操劳,就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但一味拉磨转圈,除了摧残自己的身心和意志力,对你自身没有任何益处。
博主林夏是一名平面设计师。
这两年,为了多赚点钱,她疯狂地接外包订单。
最忙的时候,她同时跟进8个项目。
客户要求五花八门,她从不拒绝和推辞,经常凌晨三点还在改稿。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榨干了她的时间,导致她没空提升设计审美和技术,使得她的作品陷入“模板化”怪圈。
口碑下滑后,优质客户不再找她,她只能靠接更多低价单维持收入。
两年过去了,钱没赚多少,她整个人却瘦了一大圈,只觉得身心俱疲。
她的困境,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写照呢?
领导要求996,你任劳任怨地加班,却从未得到提拔。
老板分配大量任务,你埋头拼命苦干,但薪资迟迟不见涨。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拼尽了所有努力,可还是一无所获,甚至被无情抛弃。
媒体人古典说:“我们亲手搬砖把自己围起来,勤奋却低效,挣扎却无路可走。”
很多时候,你吃的所有苦,都只是白费。
盲目的吃苦,无意义的忙碌,只不过是在自我消耗。
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死循环中,遭受精神的打击和内心的崩溃。
2
《思考力的快慢》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爱好写作的年轻人。
他每天笔耕不辍,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
但是他写出来的小说却总是滞销,无人欣赏。
他很苦恼,就去教堂问神父:“请您告诉我,为什么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但是作品却没有任何进步呢?”
神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早上都在做些什么?”
他有点不解说:“我在写小说。”
神父又问:“那么上午呢?”他答道:“也在写小说。”
神父继续问:“下午呢?”
听到这话,年轻人有点不耐烦:“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写小说。”
“那你什么时候在思考呢?”
看着丝毫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儿的年轻人,神父耐心道:
你所谓的勤奋,不过是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并没有什么难的。 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难的是思考,没有思考,你的小说就没有灵魂;没有思考,你的勤奋就没有意义。
任何时候,战术上的勤奋,永远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你像驴拉磨那样,只会日复一日地机械忙碌,而不懂得停下来抬头看路,那么你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一个迷信吃苦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会陷入平庸的困境。
人生路上,我们都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换来好结果。
可若你的努力没有带来丝毫改变,看不到任何成长,吃再多的苦都是徒劳。
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思考的习惯,才是你人生觉醒的第一步。
3
心理学家卡莱尔说,世界上有两种苦:
一种是“重复性消耗的苦”,一种是“创造性成长的苦”。
重复性消耗的苦,只是一种机械劳动,耗费大量体力和时间,对你的人生毫无益处。
而创造性成长的苦,能助你不断提升,以达到脱胎换骨的飞跃。
如果你一味穷忙,人生不仅没有出路,你还会越活越迷茫。
懂得停下来思考,多吃创造性成长的苦,你才能为生活找回秩序感,让未来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商务翻译陈瑛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陈瑛曾在一家翻译工作室任职,翻译各种枯燥的技术文档。
由于工资按译文字数算,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她和同事们每天都疯狂接单,从早忙到晚。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她发现市场上有很多创业者,都有翻译商业计划书的需求。
但市场上大多译者只懂语言,不懂商业逻辑。
于是她暂停接单纯的翻译单,用三个月时间学习商业分析、行业报告撰写。
转型后,她的服务从“按字数收费”变为“按项目价值收费”。
不仅客单价提升数十倍,还吸引了投资机构、跨境企业等高端客户。
现在,她的同事们仍在累死累活挣点辛苦费,而她早已经年入百万,还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作家马德说:
真正影响你发展的,不是干了多少辛苦的工作,而是你的思想有没有发生突破。
身体上的勤劳,永远无法弥补思考上的懒惰。
唯有从辛苦的劳作中跳脱出来,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你的人生才能真正实现巨变。
生活再忙,也要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
你可以观察大环境的趋势,把精力花在更值得的地方,提升自我价值;
也可以思索新的出路,为自己挑选更好的赛道……
少吃点苦,多用点脑子,你自然能脱颖而出,在残酷的社会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作家李尚龙曾说过一段话:
曾经我也认为,只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随着阅历不断增长,才发现正确的吃苦,从来都不是被动忍受,而是主动改变。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拼命苦干的人,但低级的苦只会让人麻痹、沉沦。
社会一直在进步,现在拼的,已不是单纯的体力,更多的是思维力和创造力。
别再盲目吃苦,学会停下来思考,花时间去沉淀。
多用脑子,接触新的认知,建立新的体系,你才能打破种种桎梏,迎来人生的觉醒。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