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5日讯4月25日,山东博物馆“银雀山汉简文化展”在15号展厅正式开展。


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以馆藏银雀山汉简为媒,首次全面展示银雀山汉简内容,融汇数字科技与人文研究,让沉寂的学术瑰宝重焕生机,使冷门“绝学”绽放时代华彩。在这里,每一道墨痕都是先民智慧的密码,每一枚简牍都在诉说永恒的文化传奇。


1972年4月,山东省博物馆与临沂文物组在临沂银雀山联合发掘了两座西汉前期墓葬,出土了近五千枚简牍。这批简牍内容丰富,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七年视日》等古籍及古佚书,涵盖军事理论、治国方略、阴阳数术、方技技艺等多个领域。


《六韬》竹简


《七年视日》竹简

其中,《孙子兵法》与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破解了孙武与孙膑“兵家双璧”的千古谜题。山东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馆员杨青表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我们展览的明星展品。史记上记载有两个孙子,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孙武,一个是战国时期的孙膑,他们两个各有兵书传世。但是因为从隋代开始,《孙膑兵法》就失传了,所以大家就说是不是真有两个孙子。我们银雀山汉简出土以后,证实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


《孙子兵法》竹简


《孙膑兵法》竹简

本次展览分为三大篇章——简牍时代、雀鸣天下、传古守今,全方位呈现了银雀山汉简的学术价值与保护成果。观众可通过实物、动画演示,了解破竹、编联成册的全过程,领悟“汗青”背后的文明密码。杨青介绍道:“文化展分三个部分,第一个就是简牍时代,讲了简牍的历史和制作的相关知识。第二个就是雀鸣天下,讲银雀山汉简出土的主要一些古典文献。第三就是传古守今,讲了我们山东博物馆自1976年1月入藏这批珍贵汉简以来,做的一些保护和整理工作。”


从国家律令到农耕税赋,从丝路外交到戍卒家书,简牍不仅承载着《孙子兵法》这样的兵家绝学,更记载着古代先民的生活智慧。《相狗方》详细记载了通过狗的头、目、肩、脚等部位“相犬” 的方法,全国唯一一套完整春秋书刻工具涵盖了简牍制作从“破竹为简”到“编联成册”的全流程,揭示文明载体背后的工匠智慧。


《相狗方》竹简


书刻工具

竹简虽微,大道存焉。银雀山汉简承载着先秦的兵戈铁马、圣贤的哲思精华,更见证了几代文保人的坚守。今日,它们穿越时空,邀您驻足品“简”。在墨香竹韵间触摸文明的温度,于字里行间聆听智慧的回响,感受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