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考古黄金数量之冠、115公斤金器、10余吨五铢钱、5200多枚竹简、最早的孔子师徒图像、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汉代海昏侯刘贺墓的发现轰动一时。
如今不用赶去南昌,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重磅展览。现代快报记者从常州博物馆获悉,5月1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将在常州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是江苏地区首次举办的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也是常博首次开启收费大型精品特展。届时沉睡千年的金玉珍宝、礼乐重器、儒家经典将携手展出,共同呈现一场蔚为大观的文化盛宴。
刘贺墓100余件文物亮相常州
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做过27天大汉皇帝,集“帝、王、侯、民”四重身份于一身。他的人生犹如四季轮转,绚烂有时,萧瑟有时,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他就是海昏侯刘贺。
2011年3月,一个深达14米的盗洞打破了南昌大塘坪乡墎墩山的宁静。万幸的是,村民及时报警,盗墓贼并未得手。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汉代海昏侯国沉寂千年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考古工作者从刘贺墓园中发掘了1万余件珍贵文物,创下了多个西汉列侯墓葬之最,为西汉列侯制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考古实物资料。
刘贺墓出土黄金器物478件,包括饼金、钣金、麟趾金和褭蹏金(niǎo tí jīn)等,总重量约115公斤,是迄今为止汉代考古出土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数量超过此前考古出土西汉金器的总和。
刘贺墓内藏椁西室出土文物“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其背面所绘孔子像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像。此外,在墓室内还发现了5200多枚竹简,其中包括失传一千余年的《齐论》简。
为了让市民游客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重磅展览,常州博物馆携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联合举办“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特展将于5月1日正式开展,共计将展出展品122件(套)。
金山币海彰显曾经尊贵地位
4月28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常州博物馆一楼展厅。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布展中,部分展品已经摆放至展柜中。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多金王朝”。“坐拥万金”的刘贺墓中出土115公斤金器和10余吨五铢钱币,充分说明了海昏侯刘贺的财富之巨。
耀眼夺目的金器也成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据了解,此次特展将展出包含褭蹏金、麟趾金、钣金、饼金等在内的文物金器。它们制作精良,细节处流露出无与伦比的工艺之美,是彼时诸侯或贵族的专属奢侈品。
备受关注的褭蹏金,因形似天马的蹄子而得名。“褭”是汉代良马的专用名,“蹏”是“蹄”的异体字,因此褭蹏金也被称为“马蹄金”。
褭蹏金采用花丝镶嵌等细金工艺精制,顶部有时会镶嵌琉璃或玉石,底部常常铸有“上”“中”“下”字样。刘贺墓一共出土大号褭蹏金17枚、小号褭蹏金31枚。
展柜中,一块块圆圆的饼金亮闪闪,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刘贺墓中共出土饼金385枚,每枚饼金重约250克。据介绍,饼金上有墨书题记:“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工作人员表示,这就意味着这些饼金是刘贺打算奉献给汉宣帝的酎金。酎金是汉代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使用的贡金。
五一假期延时开放至晚上8点
除了金山币海,备受瞩目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也将亮相常州,这架由青铜镜、镜掩(镜盖)、镜架等组成的镜子上绘有孔子及弟子、神兽仙人等形象,线条凝练、色彩丰富、造型生动,是不可多见的文物珍品。
刘贺墓内还出土了5200多枚竹简木牍,此次展览也有部分展出。这些简牍内容多为儒家经典,抄写严整、书体庄重,为研究汉代儒学和思想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了办好此次展览,常州博物馆历时5个月策划布展,将汉代文化元素遍布馆内外,为观众打造大气磅礴的沉浸式观展体验。色彩上,红、黑、金等贴合汉代风尚,彰显汉代传统的配色,令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穿越大汉之感;形式上,展览结合影音、互动体验等多种展陈手段呈现刘贺跌宕起伏、绚烂多姿的传奇一生。
展览期间,海昏侯博物馆的热门文创金饼摆件、编钟复原冰箱贴、麟趾金挂件等也将首次登陆常州。
此次展览持续至8月15日。五一假期里,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假日文化需求,常州博物馆将延时开放,5月1日至5月5日(周一),开放时间为9:00—20:00(19:30停止入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敏/文 邹嘉丞/摄
(部分图片由常州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