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4月27日,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一群研究生在江苏省吴江市的开弦弓村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读书会”,他们要读的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38年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原名《中国农民的生活》)。


读书会现场。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江村经济》全书共十六章,以人类学的方法对开弦弓村进行调查研究,对其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消费交易、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试图从农村社会基础上来剖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功能及基本观念。它不限于一个具体的农村,而是指向农村的基本性质。

参加这次读书会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第九期“研思班”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们。他们沿着费孝通的足迹,来到开弦弓村的田间地头开展“见证百年江村经济”的田野调查。


读书会现场。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开弦弓村73岁的“农民教授”姚夫坤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给同学们讲述了从1936年到2002年费孝通26次到访开弦弓村的故事;在费孝通图书馆,专门研究乡村发展的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佘国梁作为领读人结合新时代江村数字化乡村治理、生态农业发展等案例,阐发经典理论和江村实践对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等现实议题的启示价值;在开弦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曾作为华理扶贫干部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街道塘子社区担任两年驻村第一书记的沈峰讲述了新时代乡村基层党组织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经济发展。

此外,同学们还走访了求知弄文化站、文化大礼堂、江村集市,走进以文化为核心、系统运营为支撑的“中国·江村”会客厅,沉浸式感受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道路上,开弦弓村让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新动力。

据悉,此次《江村经济》沉浸式读书会是华东理工大学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活动之一,后续学校还将组织第九期“研思班”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深入厂矿企业、社区街道开展一系列的沉浸式党课宣讲活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