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董小姐和肖先生的中日友好事件,到今天网上讨论的风向已经彻底为协和4+4,以及对医学生究竟公不公平的范畴。
因为失眠,我在这里就罗列几点:
一是,网上扒出来的最新消息。可以看到这件事愈演愈烈。
两个丘姓的女孩都是通过4+4模式成功上岸的,
那么这一家为何会被选上,背后又是谁?真的就是公平公正吗?
再看一眼以前很火的那个北大女孩,为了学医,放弃了北大学历,那么如果她的背景有人的话,是不是说就不要熬这么多年了。
二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医学主流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常规模式和一系列非常规模式:
传统科硕模式(14年):5年本科+3年科研型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规培(或博士后合并规培)。
传统专硕模式(11年):5年本科+3年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合并规培+3年博士研究生。
5+3本硕模式(11年):5年本科+3年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合并规培+3年博士研究生。
少数顶尖高校8年本博加规培。
看上面的时间线我不知道大家看到了什么?我所看到的是很苦,就是说,一个医生从受教育到从业这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吃不了苦的人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艰苦的过程,讲真,里面才存在了那么一点公平。这么说,是因为这么苦,一些娇弱的富家子弟压根不会选择这个行业,普通人家的子女只要苦一苦,熬过去进入医生,尤其是幸运进入到三甲医院那么也算熬出来了。
但是协和的4+4,从董小姐的履历上我们看到了一些转变,因为这个模式学制完全可以不用去吃苦就能凭借着家里的资源跳过这个吃苦的过程。那么可以不吃苦了,就会有着大把董小姐这样的人盯上这个岗位,而公平就被打破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医学生为何要吃这么多的苦,因为治病救人就是这样,当初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量了,生命健康,不是儿戏,治病救人这玩意不是修个摩托车,修坏了大不了赔钱,人治坏了,就是一个生命,一个人的健康没了。那么这个4+4模式,董小姐们花钱到国外读4年本科,一点医学不沾边,回来学个几年网课,这个学科学一点,另一个学科学一点,很明显的是靠资源累积成的医学博士,真的能治病救人吗?
三是,这个4+4模式,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便是推荐制,只要能拿到3封推荐信就可以。也就是说,北大的那个女孩即便再有能力,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但想要进入协和参与这个4+4,只是推荐这一关就过不去,因为自己的家庭怎么可以让这些大佬们推荐。
那么问题来了,只是推荐这一块,难道就没有问题?
为何要推荐?这很重要。
网友们对此也深感疑惑;
四是,也许有人会说,思想太偏激了,太偏颇了,不要把人想的都那么坏,咱们这个社会还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多一些,他们怎么会为了自己那点私心就放弃公平呢?
你真有能力,人家还不推荐你。
我想说的是,阿呸,可去你xxxxxxxx的吧!
就在昨天,才有一位老读友给发信息说了下面这番话;
现实中与我说这类话的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了。有竞争老师岗位,结果被废物顶包的,有竞争其他更牛逼一点的岗位,也是一样的操作。
那么。如果你是利益既得者,再说白了,你的家人有着足够的资源和人脉能让你跨过吃苦这个行业就能得到普通家庭孩子辛苦十几年得到的岗位,那么你赞成没有问题,但你就是普通人,还要说什么,看桃色就看桃色不要扯别的,这才是最离谱和愚昧的。
你的尊严就是这样被一点点摩擦掉的,包括下午我一个老友还说,看完董小姐的事件,分析完这件事的过程,在回家听到儿子亲切的喊那一声爸爸,心里是非常羞愧的,因为自己是普通人,而自家的孩子就只能多吃苦。
嗯,难过吗?
当然难过!也正是因为这份难过,我觉得作为普通人,斗胆妄议一二也无不可!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