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虚拟助手、车路协同演示……2025上海车展作为行业“风向标”,36万平方米的展馆内,近千家企业参展,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汽车业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变革浪潮。从组合驾驶辅助普及到AI技术,从混合动力到超级快充,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图片来源:摄图网)
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新竞争点
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正在加速。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销售占比已达57.3%。
事实上,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主导的转变,电动化如今已然成为行业主流。而当电动化逐渐普及,智能化便顺势成为了新的竞争焦点。中汽中心智能网联领域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秦孔建指出:“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持续演进的根本驱动力。在智能汽车时代,如何以客户为核心,提升安全、便捷与舒适,是技术应用的核心命题。”
车企携手互联网企业,共建智能汽车生态圈
近年来,智能汽车领域发展势头迅猛,不少汽车企业积极拥抱 AI 技术的加入与渗透,DeepSeek 技术的接入便是这一趋势的有力印证。自 2025 年起,已有多家车企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纷纷宣布与 DeepSeek 展开合作,意图借助其强大的大模型服务,全面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在备受瞩目的上海车展上,德国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齐普策郑重宣布,宝马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车型中,集成来自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人工智能(AI)技术。
除了宝马与 DeepSeek 的合作,汽车行业内其他企业也在智能汽车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英特尔与面壁智能达成共识,宣布将共同致力于端侧原生智能座舱的研发工作。不仅如此,英特尔还与黑芝麻智能紧密携手,联合发布舱驾融合平台。该平台功能强大,能够同时实现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这两大关键功能,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爱芯元智也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积极拓展合作版图。它分别与智驾科技 MAXIEYE、SV(STRADVISION)两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其中,智驾科技计划基于爱芯元智车载芯片平台,全力开发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通过这一合作,智驾科技有望加速 L2 + 功能的量产落地进程,并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份额。而 SV 则选择基于爱芯元智 M57 芯片平台部署算法,此举将为海外车企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其推动全球化应用的发展。
一汽奥迪也在智能汽车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一汽奥迪公布了与华为的战略合作计划,正式成为首个搭载华为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国际一线豪华品牌。双方均表示,未来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核心领域开展深度协同合作,携手开启“油电同智”的高端出行新时代。
车企与领先科技企业携手同行,可以快速实现技术互补和跨界创新,为用户带来更智能、舒适、安心的出行体验。
智能汽车安全问题亟需解决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标准与咨询部部长陈桂华表示,我国汽车行业在电动化的“上半场”取得了一些领先,当前正身处智能化的“下半场”,而安全是行稳致远的关键抓手。
事实上,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焦点。近些日子,智能驾驶事故时有发生,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安全隐患的严峻性。所以,要确保智能汽车能够安全行驶,仅仅加大对智能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要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有完善的法规进行严格约束,同时促进不同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发展等,通过这些举措共同推动智能汽车健康有序发展。
对此,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旨在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OTA)管理;4月1日,《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正式实施;《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项目和方法》则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众多政策标准的相继出台与落地实施,正是从规范和监管的层面出发,旨在切实保障车辆安全,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进而有力推动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