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史飞翔

秦岭,横亘于华夏腹地,既是地理分界,亦是文化与精神的象征。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积淀。桂维民先生的诗集《秦岭望长安》,以近体诗为媒介,将秦岭的自然生态与长安的历史人文熔铸于一体,既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坚守,亦是对生态文化传承的深情呼唤。

桂维民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感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自然又人文的秦岭与长安形象。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秦岭望长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它不仅展现了秦岭与长安的壮丽图景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这些诗作不仅是对秦岭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一次深情呼唤,更是近体诗在传承中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机的一次有益尝试。

01

近体诗的现状与出路

近体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范式,以其严谨的格律、精妙的对仗和优美的韵律,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步入现代社会,近体诗却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转变。短视频、碎片化阅读等新兴文化形式的兴起,使得人们难以静下心来品味近体诗的深邃内涵。



传统诗词的创作群体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一代对古典诗词的认知和兴趣普遍不足,这导致近体诗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同时,现代诗歌以其自由奔放的形式和多样化的表达,更契合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与创新的心理,吸引了大量的创作者和读者。在这种情况下,近体诗如何突破传统的束缚,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桂维民的诗集《秦岭望长安》正是对这一命题的回应。他深谙近体诗的格律精髓,如《望长安》中的“晴野八川秦岭汇,环绕长安如经纬”,既遵循平仄对仗,又融入现代白话的流畅感。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尝试,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赋予诗歌以时代气息。其创作理念与闻一多的“三美原则”(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不谋而合,展现出对传统诗学的深刻理解。

此外,桂维民在诗中大量使用新韵,如《癸卯行吟》中的“长风千里已秋浓,安步巡游访浙东”,既规避了旧韵与普通话的割裂感,又贴近当代读者的语言习惯,呼应了“大倡新韵”的革新呼声。这种变革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诗律生命力的延续,正如其诗中所言:“家书情重怀桑梓,共听海上千重涛”。



桂维民先生的诗集《秦岭望长安》,无疑为近体诗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桂维民通过“行走+创作+传播”的三维模式,重构了近体诗的社会功能。他将传统诗词的格律与现代生活的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的佳作。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秦岭的自然风光和长安的历史文化,更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使得近体诗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02

秦岭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秦岭,作为中华大地的脊梁,不仅是一条地理的分界线,更是自然、文化与信仰的复合体。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秦岭的生态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秦岭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桂维民先生的诗集《秦岭望长安》,正是对秦岭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次深情呼唤。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吟咏,将秦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出秦岭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这些诗作不仅是对秦岭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秦岭生态文化价值的深刻揭示和呼唤。它们激发了人们对秦岭生态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为推动秦岭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桂维民的诗作将秦岭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让读者深刻认识到秦岭生态文化的独特价值。通过对秦岭山水的赞美,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吟咏,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这些诗作不仅是对秦岭生态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更是一种宣传和推广。它让更多的人了解秦岭、关注秦岭,为推动秦岭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诗集也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秦岭的生态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秦岭望长安》电子书截图

03

《秦岭望长安》的艺术魅力

《秦岭望长安》作为桂维民先生的诗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本诗集共分为《山水 终南览胜》《史痕 千年流韵》《钟灵 长安风雅》以及《毓秀 泾渭新章》四个章节,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从古代遗迹到现代风貌,全方位地展现了秦岭与长安的壮丽图景。

1. 自然景观的描绘

在《山水 终南览胜》一章中,桂维民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秦岭的自然风光。他笔下的终南山云雾缭绕、山势巍峨,既有“登临秦岭共遥看,南北两分川”的壮阔气势,又有“绵绵岁月如梦,沧海变桑田”的历史沧桑。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秦岭的自然之美,更融入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2. 人文历史的吟咏

在《史痕 千年流韵》一章中,桂维民先生将笔触转向秦岭与长安的历史文化。他通过怀古感思的方式,吟咏了古代将相的丰功伟绩和文人墨客的才情风华。这些诗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们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3. 现实生活的感悟

在《钟灵 长安风雅》和《毓秀 泾渭新章》两章中,桂维民先生将笔触转向现实生活。他通过咏叹风物、途中记趣等方式,展现了新时代西安的崭新图景和黄土地上鲜活的凡人故事。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它们使得近体诗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现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秦岭望长安》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诗歌的语言来看,桂维民先生的文字简洁凝练、生动形象。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秦岭的景色和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例如,“秦岭如屏,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将秦岭比作屏风,生动地展现了秦岭的雄伟与守护作用。

在诗歌的意境营造上,他更是独具匠心。每一首诗都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无论是雄浑壮阔的山水意境,还是深沉悠远的历史意境,都能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秦岭望长安》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部关于秦岭与长安的文化百科全书。它为研究秦岭生态文化和长安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诗集也为近体诗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桂维民先生的诗集《秦岭望长安》,是近体诗在当代社会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也是对秦岭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情礼赞。在近体诗面临困境的今天,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将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桂维民先生让近体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诗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秦岭生态文化的重要价值,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04

桂维民先生的诗词创作理念

桂维民先生常说,秦岭是他心中的圣山。几十年来,他的脚步始终未曾离开过这片厚重的山川。在一次次登临秦岭的途中,他逐渐养成了写诗的习惯。他用最朴素的文字,留住了秦岭的云卷云舒和山色晨昏。在他看来,有些情感唯有诗能承载;有些风景唯有光影能铭记。因此,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化为诗篇,凝结成这本《秦岭望长安》。

《秦岭望长安》既是一部地理诗篇,更是一部文明启示录。它以近体诗的精微形式,承载着对生态文明的深切关怀;以古典诗词的优雅韵律,奏响了现代性的时代强音。在这个“万物皆流”的变局时代,桂维民的创作实践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基因;近体诗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可以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



桂维民先生的诗词创作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他坚持用近体诗的形式来抒发对秦岭和长安的所思、所爱、所感、所愁。他认为,只有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才能广闻、增知、悟心、得道;才能写出有点意思的诗句。因此,他的诗都是行吟录,是在行读山水、古迹和风土人情过程中完成的。这种创作理念使得他的诗作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既展现了秦岭与长安的壮丽图景又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秦岭望长安》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部文化宣言。桂维民以近体诗为舟楫,穿梭于秦岭的山水之间,打捞历史碎片,呼唤生态觉醒。其创作实践证明:传统诗体并非博物馆中的化石,而是可通过新韵、新题材、新视角焕发活力的活态文化。

在“绿水青山”成为时代命题的今天,桂维民的诗作提示我们:生态保护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认同的构建。当我们翻开这部诗集,看到的不仅是秦岭的云卷云舒、长安的晨钟暮鼓,更是一个文化守望者以诗为炬,在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个体与时代的交汇处,点燃的希望之光。

这种守望,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诗意诠释,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文化响应。在这个意义上,《秦岭望长安》不仅属于桂维民个人,更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所有在文明长河中寻找精神家园的现代人。



史飞翔|文化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陕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陕西省首批重点扶持的一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出版《陕西当代作家研究》等著作22部,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原标题:近体诗的新声与秦岭文化的守望——评桂维民诗集《秦岭望长安》

-秦智原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部分图片、字体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协商删除



监制 | 志维 钟一

审核 | 晓咏 碧晗

发布 | 若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