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提示
今天是“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培训,做好设备的检查检修工作,及时更换老旧设备,电气设备旁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消除安全隐患。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
是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是
关爱劳动者 心理健康
关爱劳动者
心理健康
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而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好状态。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在情绪、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不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与生理健康相关:长期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身体问题。
(二)生活质量提升: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幸福感、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三)社会功能: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
什么是职业心理健康?
职业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在工作中或者处理与工作相关的事情中所体现出的心理安全感、情绪稳定性并且能以社会认可的任意形式适应外部环境。在遇到任何与工作相关的障碍和困难时,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心理上不失衡,更不会出现难以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
职业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
(一)压力管理:合理应对工作任务、截止日期、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压力。
(二)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内容、薪酬、发展空间等感到认可和满足。
(三)职业认同感:认可自身职业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四)平衡能力:协调工作与生活,避免过度投入导致的倦怠。
职业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1 .
职业倦怠:
①情绪衰竭:长期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
②去人格化:对同事或客户冷漠、疏离;
③低成就感:怀疑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下降。
2 .
职场焦虑与抑郁:
因业绩压力、晋升竞争或裁员风险引发持续焦虑或情绪低落。
3 .
人际关系冲突:
与领导/同事矛盾、职场霸凌或孤立感。
4 .
过劳:
超时工作导致睡眠不足、注意力下降,甚至引发生理疾病。
1 .
个人层面:
①设定界限:明确工作与休息时间。
②技能提升:学习时间管理、沟通技巧或压力调节方法。
③职业规划:定期评估职业目标,避免因盲目忙碌导致迷失方向。
④主动求助:出现持续焦虑或失眠等症状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EAP服务。
2 .
企业层面:
①建立支持性文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鼓励开放沟通。
②优化管理:避免“加班崇拜”,提供弹性工作安排。
③资源投入:引入员工援助计划(EAP),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或压力管理课程。
3 .
社会支持:
①获得家人、朋友的支持。
②加入职业社群或行业协会,分享经验并获得同行支持。
③利用政府或公益组织提供的职业咨询、法律维权服务(如应对职场歧视等)。
来源:福建职业病防治、国家卫健委网站
一审:陈素玲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