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交通安全出行提示
01
“五一”假期交通安全形势分析
据统计,近年来“五一”假期(2021年5月1日至5日、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2024年5月1日至5日“五一”假期),全市分别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5728起、6390起、4896起,分别造成12人、17人、13人死亡,103人、41人、120人受伤,结合近期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经研判分析,今年“五一”假期道路交通以下5类风险较为突出:
小客车违法致祸风险突出
“五一”假期市民自驾出行需求旺盛,小客车通行量大幅上升。据统计,近年来“五一”假期共发生涉及小客车的事故1.3万余起,占各类交通事故总量的80%,其中小客车承担同等及以上责任事故近1.2万起,小客车转弯不让直行、未保持安全车距、违法变道等违法行为是致祸的主要成因。此外,聚餐饮酒较普通工作日明显增多,酒后驾车致祸风险仍然突出。
高速事故风险突出
部分主要进出沪高速公路将有大车流拥堵。据统计,近年来“五一”假期,全市高速公路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600余起,假期高速公路日均事故起数高于普通工作日4.7个百分点。其中,机动车未保持安全车距、违法变道是引发高速公路事故的主要原因。据预测,4月30日晚高峰至5月1日早高峰、5月4日晚高峰至5日晚高峰,G40沪陕高速、G15沈海高速、G50沪渝高速、G2京沪高速等本市进出主要高速公路及周边道路将迎来出入城大车流,相关道路将有不同程度拥堵,且出入城高峰多处于清晨、傍晚时段。
郊区、景区道路事故风险突出。
伴随市民假期内郊游、踏青、亲子游玩等活动需求集中,景区、度假区、民宿、农家乐周边道路车辆通行量增多,郊区临水道路、机耕路、支小道路不当会车、违法停车挤压通行空间、行人非机动车乱穿行等肇事风险伴随上升,无信号灯路口、夜间照明不佳路段未谨慎通行、未按规定让行风险需引起重视。
非机动车行人致祸违法行为仍是引发亡人事故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五一”假期发生的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中,非机动车闯红灯、未按规定让行,行人不按规定横过机动车道系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另从全量事故情况看,近50%的非机动车肇事事故因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违法超车行为引发;近80%的行人肇事事故因行人闯红灯、横穿道路引发。
雨天道路湿滑车辆失控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近期,天气较为多变,江浙沪周边仍有可能发生短时强降雨,对道路通行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且路面湿滑易引发追尾、侧翻等交通事故。
02
“五一”假期出行交通安全建议
01
关注预警信息,合理规划出行
节日期间,本市将迎来跨省出游、郊区踏青出行高峰,交通参与者要提前关注道路、气候情况,以通过媒体播报、导航提示等渠道了解高速公路、景区周边道路及停车场交通实时流量、通行道路异常及天气情况,及公安交管部门发布的交通疏导信息、交通管制措施和道路通行情况,提前选择好出行时间和路线,错峰往返。如遇前方发生拥堵或车辆发生故障、事故等问题,要做到谨慎驾驶、提前控速、依次排队缓慢行驶。对前往郊区公园、景点游玩的交通参与者,要提前做好路线规划,遇路况不熟悉的开启导航按照指引信息行车;在通过无信号灯路况、临水道路或者夜间照明不佳道路的,减速观察路况、谨慎驾车通过、合理使用灯光,确保安全行车。
02
遵守交通规则,杜绝违法行为
节日出行高峰,道路交通可能出现长时间拥堵的情况,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减少变道、依次排队通行,开车时不得浏览电子设备,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杜绝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对高速公路路况不熟悉,导致错过下匝道口的,切勿违法变道、突然变道或违法倒车、逆行,保持直行至下个匝道口安全绕行。假期聚餐饮酒,要牢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非机动车、行人出行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严禁在机动车道内行驶、逆向骑行、闯红灯、横穿马路;乘坐机动车切记系好安全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必须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做到文明出行、谨慎驾驶,积极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
03
快速处置现场,避免二次事故
对于“车能动、人未伤”的事故,驾驶人应当在拍摄固定现场证据后,迅速撤离现场,将车辆停放到不影响安全的地方,通过使用“快处易赔”交管12123“视频快处”事故线上快处方式,进行事故处置及后续保险理赔。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务必做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立即将车上人员转移至高速公路护栏外安全区域,无法转移至护栏外的要贴靠护栏,并注意观察来车方向车辆,自行协商处理或者等待民警处理,切勿在行车道内协商处理事故,防止造成二次事故及长时间、大面积拥堵。对于应当撤离现场而未撤离,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公安交管部门将严格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