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百代小楼再度奏响,当作曲家聂耳奋发图强的身影“再现”于淮海中路(原霞飞路)寓所,当衡复风貌区成为中外游客近悦远来的“音乐街区”……徐汇将奏响“光荣乐章”,让红色音符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4月27日,“歌续华章”——致敬《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融媒体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百代小楼灌制的90周年,活动将推出重映修复版《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上海印记”新媒体节目、《国家荣光》融媒体节目等内容。
活动启动后,由上海歌剧院和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出品的原创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上演,作为2025年的首场演出,该剧将持续上演至4月29日。此外,5月23日,电影《风云儿女》修复版将在总台CMG融媒影城等地进行点映。
红色IP跨界共鸣,家国情怀谱写激昂乐章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片中的一段男声小组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成就了《义勇军进行曲》首唱的佳话,随后不久位于衡山路(时为贝当路)百代公司砖红色小楼中,这部作品完成了诞生后的第一次音乐配器,灌录了第一张唱片。徐汇这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土地,自此与《义勇军进行曲》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亦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4月30日起,《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将以全新的展陈形式再度亮相。此次展陈运用装置化、视听化手法,从创作者之歌、抗争者之歌、新中国之歌三个维度回顾历史,致敬先辈,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观众置身这座“音乐殿堂”中,不仅能聆听时代强音、礼赞城市精神,更能在创新的场景体验中铭记抗战历史细节,体悟音乐先驱们炽热的家国情怀。
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则以歌声讲述国歌诞生的故事。自2023年首演后,该剧迅速开启巡演之路,不仅登上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及各大专业剧场的舞台,还走进校园、深入五大新城。截至目前,歌剧演出场次达46场,文艺党课共22场,观演人次超过4.5万,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这部歌剧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它塑造了以田汉、聂耳、夏衍等进步青年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生动演绎了《风云儿女》及其孕育的“风云歌曲”。在创作过程中,编剧主创多次前往百代小楼实地采风,并将聂耳在百代小楼的办公桌搬上舞台,实现实景重现。红色文化场馆与原创民族歌剧的跨界合作引发强烈“共鸣”,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模式和场景,让静态藏品“活”起来,增强了文脉传承的创新力、文化交流的传播力以及文化赋能发展的驱动力。
此次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也将作为开幕大戏,正式开启上海西岸大剧院对外运营,标志着黄浦江畔这一全新文化地标正式向公众开放。
如歌五月,徐汇奉献红色文化长卷
徐汇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博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氛围浓郁,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汇地、海派文化发源地、国际文化标杆地。区域内现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305处,总数位居全市第三,其中包含 23处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1处上海市第一批红色资源点位以及2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华烈士陵园、《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宋庆龄故居、钱学森图书馆等众多价值高、内涵深的红色资源分布其中。在即将到来的五月,徐汇区将以丰富多样的活动营造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擦亮具有徐汇特色的红色文化“主色调”。
2025年是夏衍诞辰125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徐汇区图书馆联合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夏衍旧居)推出夏衍主题阅览空间,并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邀请市民读者沉浸式感受从《风云儿女》拍摄到《义勇军进行曲》灌制的时代强音,走进新中国第一版彩色电影《祝福》拍摄的台前幕后,一探夏衍对中国革命和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贡献。
今年也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徐汇区总工会、徐汇区文旅局等单位会同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在徐家汇地铁文化长廊举办 “回望五卅狂飙 赓续百年荣光”专题展,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全面还原五卅运动的波澜壮阔。
让文物开口,让乐谱流动。徐汇区正用音乐、电影、文学等方式串联起波澜壮阔的百年风云,让红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永驻,进一步放大徐汇红色文化IP影响力,激发市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与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