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书香致远。川南幼儿师专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第三届“四雅六艺·立美育人”经典悦读系列活动,让阅读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延伸至“人生”。

创作赋能:用多元载体定格阅读感悟

在“四雅六艺·立美育人——悦读经典”分享交流会上,川南幼儿师专党委书记段永清与2024年“阅读达人”及师生代表们齐聚一堂,推荐好书、畅谈心得。段永清希望同学们畅游知识海洋,传承“志趣高雅、谈吐儒雅、举止文雅、形象优雅”校风,以读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成就智慧人生,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现场师生深受感染,纷纷记录下推荐的书目,将阅读纳入学习生活。

“经典就是各民族中那些最出类拔萃的大脑,耗尽毕生心力思考,凝结而成的精华。经典流芳百世、字字珠玑、思想深邃,读来荡气回肠、茅塞顿开。”主题月期间,各学院利用周会组织师生认真听取“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四雅六艺·悦读育人”为题的主题宣讲,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

学校还利用每周国旗下的讲话和全校周会主题宣讲时间,向全体同学推荐经典书目、分享悦读心得、讲述科学故事、播放名人大咖演讲视频。

沉浸体验:让阅读场景突破空间边界

“我曾在图书馆顶楼背单词时,看见夕阳把书架照成金色,那一刻突然觉得‘知识真的有光芒’。”“阅读达人”代表、儿童早期发展学院2023级1班叶子寒在阅读分享会上发言。她拍摄的短视频《图书馆十二时辰》记录了不同时段的阅读群像:清晨背书的专升本同学、晚能训时练琴的音乐生、深夜查资料的教师,“很多人说视频里的‘翻书声’像背景音乐,其实那就是校园最真实的声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佰昌分享了他的“移动阅读法”:“我常在操场散步时听《党史故事100讲》音频,有次讲到‘长征精神’时,正好看到学生在跑道上训练,突然就理解了‘坚持’的双重含义。”

此外,在4月24日举行的“四雅六艺·立美育人——‘四雅师生’评选展示”活动中,14名师生同台竞技,通过礼仪风采秀、主题演讲秀和才艺展示秀等环节,展现了书香熏陶中学校师生志趣高雅、谈吐儒雅、举止文雅、形象优雅的“四雅”之美和道才技贯通、文教游一体的“六艺”之风。“屈原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于我来讲,我想当一名好老师。”主题演讲环节中,选手们结合自身阅读之感悟,回忆悠长的校史故事、激情澎湃的幼专精神、书法与品德的成长串联、强健体魄的力量塑造……生动讲述、深情引导,阐释对“四雅六艺”、对阅读的深刻理解,展现谈吐儒雅中蕴含的高雅志趣,慷慨激昂中,更有满腹才气。

生态构建:从短期活动到长效文化

学校以“全周期培育”为目标,将阅读融入育人体系,打造可持续的书香生态,其中学前教育学院的“青成”诵读班成为长效文化建设的亮眼实践。学院通过层层选拔汇聚热爱阅读、品学兼优的学子,以“读经典·传文化·育未来”为宗旨,构建“每周晨读+文化研学+实践赋能”的三维培养模式。清晨的校园里,诵读班学生手持《劝学》等经典文本,在晨光中齐声诵读,平仄韵律间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

“我们不仅读诗词,更会深入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传统文化启蒙’的教育理念,思考如何将《声律启蒙》的韵律感转化为幼儿教学中的语言游戏。”诵读班指导教师袁湘介绍道,这种“专业理论+经典诵读+教学模拟”的融合模式,让学生在背诵《论语》名句时,能同步联想到“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场景,真正实现从“文本记忆”到“教育应用”的跨越。

谈及阅读培训的成效,新入职的思政课教师郑茗云翻开备课本:“入职时图书馆组织的‘红色文献检索实战课’太实用了!上周备《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课时,我用‘时间轴+关键词’组合检索法,半小时就找到相关资料,这些一手资料让课堂‘活’了起来。”她展示着电脑里的文件夹,“现在我每周都会用‘主题订阅’功能追踪‘课程思政案例库’更新,阅读培训不是教我们‘找书’,而是教会我们如何让文献成为育人的‘源头活水’。”

图书馆馆长曾益透露:“今年新生培训新增了‘绘本阅读指导’模块,因为我们发现很多幼教专业学生未来要当‘故事妈妈’,提前掌握绘本解读技巧,就是为他们的职业发展筑基。”

图书馆每月的“定制书单”也收获意外反馈。专升本考生龚琳指着手机里的推荐记录,“3月推荐的《大学语文真题解析》帮我搞定了文言文阅读理解,现在跟着4月的《教育心理学》复习,效率比自己翻书高多了。”负责荐书的曾益说:“我们会根据借阅数据调整书单,比如发现教师借阅‘课程思政’书籍增多,就主动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做专题推荐,真正让阅读服务教学需求。”

从春到冬,这场阅读盛宴让川南幼儿师专的每一个角落都飘满书香。(张娜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