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实用农机亮相下埠集稻田!三大新机具破解南方水稻种植难题

池溪镇 :最是风雨见初心,党员干部冲在前

钟陵镇:堤坝加固修缮 守护千亩良田

白圩乡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

---实用农机亮相下埠集稻田!三大新机具破解南方水稻种植难题

近日,下埠集镇三邦农业基地的稻田里机器轰鸣,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机械观摩会在此举行。江西农业大学研发的三款针对南方水稻种植痛点设计的新型农机集中现场作业展示,吸引了全省40余位农业专家和种植户现场观摩。


在示范田里,一台红白相间的水稻钵体苗有序抛秧机正以每小时6亩的速度作业。这台由江西农大工学院研发的设备采用了独特的取苗技术,江西农大研究人员在田边观摩时介绍道:“我们研发的这台新机器采用了独特的取苗结构,大大降低了取苗损伤,提高了取苗的成功率,秧苗输送不易堵塞,提升了抛秧作业的可靠性。”机器的关键部件经过精密设计,取苗动作又快又稳,行距和株距可根据种植需求灵活调节。


另一块稻田里,同样由江西农大团队攻关的南方水稻机械种植同步深施肥机正在进行作业。江西南特丰收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吕飞平指着机器说:“南方潮湿天气里肥料容易吸湿结块,以前的施肥机每干1亩地就得停机清理3次,农大研发的这台施肥机增加了自动清堵功能,能及时清除排肥口的结块,还能把肥料精准施到8-10厘米深的土壤里,既减少了化肥浪费,又提升了肥料利用率,还能避免雨水冲刷造成的污染。”


在旁边的坡地梯田,创新集成了视觉导航和北斗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正沿着田埂自动行驶作业。江西农大研究人员介绍道:“我们研发的视觉导航+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自动识别田垄,保证插秧机沿田垄边缘自动作业,尤其适用于丘陵山区不规则小田块的自动驾驶作业。”


看着田间忙碌的农机,下埠集镇农业负责人汤爱民激动地表示:“这些年咱们镇种粮户最头疼的就是‘机器不好用、效率提不上来’,尤其是丘陵地块零散,全靠人工费时费力。现在农大的新设备在咱们三邦基地实验,光看这抛秧机和插秧机的作业效果,就能想到以后老百姓能省多少力。像以前抛秧伤苗多,补苗全靠人工弯腰一棵棵栽,现在伤苗少了,老人妇女都能轻松跟着机器干活。镇上今年预备建设8800亩高标准农田,就等这些技术成熟了,就带着乡亲们一起用上‘科技种田’。”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项目负责人刘木华教授表示:“这三款农机是我们针对南方稻区特点,结合实际生产痛点研发的‘田埂上的科技成果’。从减少秧苗损伤的抛秧机,到具备自动清堵功能的施肥机,再到实现智能导航的插秧机,我们始终聚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业生产从依赖经验转向依靠科技。这些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已经展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未来将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南方水稻种植向更高效、更智能的现代化方向迈进。”(供稿:下埠集镇 魏淑敏)

---池溪镇 :最是风雨见初心,党员干部冲在前

近日,一场强对流天气席卷池溪大地,狂风裹挟着暴雨倾盆而下,天空瞬间被乌云笼罩,电闪雷鸣间,树木被连根拔起。道路被倒伏的枝干阻塞,部分村庄电路受损,群众生产生活面临严峻挑战。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池溪镇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闻“雨”而动、逆风而行,以责任落实诠释入党初心,用担当作为筑起安全防线。


预警在前,未雨绸缪显担当

面对极端天气预警,池溪镇党委政府提前部署,通过镇村微信群、应急广播等渠道,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提醒群众做好防范准备。同时,启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人员、物资、设备全部到位,为应对突发情况赢得宝贵时间。


逆风而行,抢险救援保民生

风雨交加中,池溪镇镇村两级干部联合镇派出所、供电所及应急半专业队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奔赴受灾现场,安全转移6户10人。在狂风肆虐的道路上,他们手持油锯、操作吊车,争分夺秒清理倒伏的树木和杂物,打通“生命通道”;在受损的电路旁,他们顶风冒雨抢修线路,尽快恢复供电,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汗水与雨水交织,泥泞与疲惫相伴,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用坚韧和毅力书写着对人民的忠诚。



灾后统计,精准施策促恢复

风雨过后,池溪镇迅速组织力量开展灾情统计工作。经初步统计,此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88户260人受灾,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49亩。面对灾情,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农作物补种、基础设施修复等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池溪镇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精神。他们以担当为笔、以行动为墨,在风雨中绘就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他们不仅是抢险救援的“主力军”,更是群众心中的“主心骨”。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先锋本色,为全镇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供稿:池溪镇 姜于欢)

---钟陵镇:堤坝加固修缮 守护千亩良田

近日,钟陵镇康乐村窑下组村民文南华向村委会干部反映,受强降雨影响,康乐村涂家墩抗旱站附近小坪塘堤坝出现可能塌方迹象,沟渠堵塞,威胁到周边农田的排涝抗旱、引水灌溉功能。康乐村两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并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堤坝进行加固修复。


据了解,该堤坝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排涝抗旱的重要设施。堤坝上方有200多亩水田和130亩小坪塘,下方则是1000多亩水田,其安全直接关系到周边农田的灌溉和排涝。强降雨导致堤坝出现塌方迹象,沟渠堵塞,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农田内涝,甚至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月23日,镇党委书记李勇,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新友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督导堤坝加固修复工作,要求该工程施工采用加固技术和高强度材料,提升堤坝的抗洪能力和耐久性,确保堤坝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求康乐村持续加强堤坝的监测与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为村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经过精心规划与严格施工,目前康乐村小坪塘堤坝加固工程已顺利完成。

“真是太快了!从反映到修复加固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座堤坝,不仅是一道防洪抗旱的屏障,更是干群心连心的桥梁,见证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文南华感慨地说。(来源:钟陵镇 罗喻)

---白圩乡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

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近日,白圩乡组织乡机关干部前往庐山芦林别墅毛主席故居,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


活动当天,乡机关干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毛主席故居。在解说员的生动讲解下,大家仔细参观了毛泽东当年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屋内陈列着的原物仿佛将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伟人当年的生活与工作场景。大家认真聆听着毛主席在庐山期间的故事,深刻领会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岁月中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观结束后,干部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自己深受触动,今后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为白圩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参观庐山芦林别墅毛主席故居的活动,是白圩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乡机关干部们不仅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供稿:白圩乡)

进贤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jx5622461@163.com

来源:进贤县融媒体中心综合

编辑:万明

初审:杨春华

复审:万朝晖

终审:周勇


请下方点一个“在看”

生活愉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