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连日来,在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永明村的650亩水稻示范基地里,插秧机在田间划出笔直的绿线,湖南省农科院的专家蹲在地头查看秧苗间距。“基地全部选用东湖早一号、韶香100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价格优、抗病性强、品质好、口感佳等显著优势,每亩可帮助群众增收近300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辉介绍。

“过去农户自己选种,遭遇病害容易减产。现在我们和农科院‘结对子’,种子、技术全包圆!”沙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肖佳胜表示,沙头镇与湖南省农科院共建示范基地,由农科院专家团队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从科学选配优质种子品种,到标准化育秧与精准移栽,再到智能配方施肥及水分管理,甚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每个环节都有“技术锦囊”直送田埂。

“专家一来就发现我们移栽间距过密,既浪费秧苗又影响后期通风透光。按他们指导调整间距后,每亩节省了20%的秧苗用量,而且现在稻苗长势明显更健壮。”永明村支书刘阳生掰着指头算细账。针对小农户技术落地难的问题,农科院创新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既开设田间课堂“面对面”实操教学,又在微信群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云指导”。今年以来,已组织2场专题培训,覆盖农户超120人次。

以650亩核心区为“样板房”,沙头镇正将经验向周边推,不少农户感慨:“以前种粮靠天靠经验,现在靠科技、靠数据,连种子都能‘私人定制’!”

春耕一线,科技赋能的故事正在续写。未来,益阳市资阳区将大力支持共建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政策支持、细化农技服务,不断推广“沙头模式”,让科技助力粮食增产增效,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彭翔、王凯、徐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