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我军进行大整编和改编,全军成立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
三大战役结束后,军委又根据形势变化,将四大野战军的番号变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名字前没有了地区,变成了序号。
第四野战军兵强马壮,也就是之前的东北野战军,他们从东北打到海南岛,鲜有败绩,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打得国民党反动派不断逃跑,龟缩至海南、台湾等几座孤岛上。
1949年10月,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部横扫福建的国民党军后,却马失前蹄,发生了一次惨败,那就是金门战役。
金门战役的失利对全军士气影响很大,大家对海战产生了恐惧情绪,甚至类似于“革命到底,要革到海底”等负面埋怨牢骚话满天飞。
这种情绪也传染到了负责解放海南岛的四野15兵团,有的人为了不参加渡海作战,不惜自残。
关键时刻,兵团司令邓华,尤其是40军军长韩先楚力排众议,屡次向上级建议应该尽快解放海南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韩先楚力主解放海南岛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海南岛上有琼崖支队作为内应,绝对不会发生金门战役时的失败。
说起琼崖支队,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革命队伍,最早的时候是1927年成立的琼崖讨逆革命军。
这支队伍是在国民党大肆屠杀岛上革命干部群众后,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将岛上各路游击队统一整编而成,起初只有700余人。琼崖讨逆革命军成立后,举起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
国民党反动派不断集结重兵对冯白驹领导的革命队伍进行围剿,冯白驹一度被逼退入母瑞山。重兵围剿之下,加上缺衣少粮,疾病肆虐,很多革命将士牺牲,连冯白驹的弟弟冯玉琛也未能幸免。
他们再度走出大山时,队伍仅剩26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冯白驹没有选择退缩或者投降,而是继续武装斗争,逐渐拉起了一支队伍:琼崖工农革命游击队。
参加这支队伍的人,基本上都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甚至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所以,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这支队伍始终不愿意戴“国民党的帽”。
几番交涉下,他们获得“广东省第十四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大队”的番号,简称琼崖抗日独立大队。
1939年2月,日军从海口西北角天尾港登陆,冯白驹阻击日军一天,掩护大量群众安全撤离。在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冯白驹的抗日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国民党的琼崖守备司令王毅上报战绩,蒋介石特意嘉奖给琼崖抗日独立大队一批弹药武器。
冯白驹也获得“孤胆英雄”荣誉称号,抗战期间,他领导的队伍同日军大小战斗2200多次,毙伤敌5800余人,队伍发展到7000余人。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多次派重兵围剿他们,却是无功而返。1949年底,薛岳出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更是派出大军剿灭。冯白驹带领琼崖纵队在五指山一带与敌人周旋,薛岳也是没有任何办法,无奈只能悬赏:“若能捉到冯白驹,一两骨头一两金!”
冯白驹的队伍却发展壮大到万余人。四野解放海南岛时,琼崖纵队派参谋长符振中偷偷渡海送出了国民党军的布防图,从1950年初开始,四野在琼崖支队的接应下,就有小股部队成功登陆海南岛,进行各种任务,为大军解放海南岛做准备。
后来,参与解放海南岛的四野将士回忆说,如果没有琼崖纵队,解放海南岛就会艰难许多,牺牲也会大很多。连毛主席也肯定了琼崖纵队在解放海南岛中的独特作用,这种贡献无可替代。
海南岛历时56天,从1950年3月5日开始,到5月1日结束,四野部队解放海南岛时,与琼崖纵队大会师,琼崖纵队的不少将士此时还穿着红军时期的军装,他们一支孤军在孤岛坚持武装斗争23年,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