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给我做饭了,黄毛丫头在哪里,我要吃她做的饭!”
站在毛主席面前的邓华错愕不已,乍一听“黄毛丫头”,他还不知道说的是谁。
此时,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提醒了一句,众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黄毛丫头”正是红军女英雄陶万荣……
振奋人心的歌声
1935年,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在经过漫漫征途后,终于抵达懋功,与早已等候多时的红四方面军完成了会师。
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刻,部队在晚上召开了一场联欢晚会。
“万岁!万岁!我们的会合,轰动全球、全中国!”
就在毛主席与战友举杯同庆,互相分享革命历程时,舞台上一阵嘹亮的歌声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只见台上唱歌的那名女同志双拳紧握,眼睛炯炯有神,唱一句便挥一挥拳头,仿佛她还身在疆场,奋力杀敌。
虽然她的身材矮小,但歌声却分外充满了洪荒之力。不仅是毛主席,就连其他同志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动作,开始聚精会神地观看她的表演。
等最后一句歌词唱完时,大家仿佛还沉浸在气势磅礴的歌声中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女同志谢幕离开,台下才后知后觉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就连毛主席都激动得红了眼眶,这位女同志的歌声实在太振奋人心了,可以看出她的认真和努力。
于是,在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与朱老总等人便在徐向前的带领下来到了后台慰问这些表演人员。
等见到刚刚唱歌的那位女同志后,毛主席便亲切地握住她的手,表扬她的歌唱得很好。
徐总指挥便在一旁介绍说,她的名字叫“陶万荣”,是部队里有名的“假小子”,不但会唱歌,打仗也非常勇敢。
就在前不久的“反三路围攻”中,陶万荣刚率领妇女独立营打击了田颂尧的一个团,并俘虏了几百个敌军。
毛主席听后非常惊讶,便又仔细问起了她的经历……
让人刮目相看的女英雄
陶万荣出生于湖北麻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贫,她从小就被卖到了邻村当了童养媳,饱受旧社会的压迫。
后来,王树声在当地成立了农协会,开始领导农民运动。陶万荣的父亲、哥哥都加入了这支农民队伍,并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但由于敌众我寡,起义最终失败了,陶万荣的家人也一个个在战斗中牺牲了。
为了给家人报仇,也为了改变命运,13岁的陶万荣也拆掉了裹脚布,参加了革命队伍。
由于表现勇敢,做事谨慎,她很快就成为了儿童团团长。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她便又直接参了军。也是在这一年,她正式入党。
此后,她便跟着部队一路奋勇直前,在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历次反围攻的战场上,都有她挥洒的汗水与鲜血。
第四次反围攻失败后,部队向川陕进发,陶万荣又跟随部队踏上了漫漫西征之路。
每次士气低迷或是遭遇败仗时,她便为大家唱歌,鼓舞人心。由于歌唱得好,她便被任命为了宣传队长。
当时因为国民党的误导,当地百姓家中很多劳动力都染上了不好的习惯,像是种地挣钱,照顾老人的重担就全都落在了妇女身上。
陶万荣见此情景,便开始深入农村做宣传。
她用一曲曲《劝郎回头》唤醒了数千男性的良知,又用一句句“要吃巴山饭,婆娘打前站”鼓舞更多川北妇女参加了红军。
到了1933年,我军便成立了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而陶万荣则担任了独立营营长一职。这支部队唯一的男同胞,正是大名鼎鼎的秦基伟将军。
陶万荣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将这支部队训练得整齐有素。
在每次战斗中,女战士们都会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上级交给的运送伤员、弹药的任务。
每当见到陶万荣带着战士们拼命往前冲的样子,秦基伟将军都忍不住要说一声:“真是个假小子!”
在红军反三路围攻时,陶万荣率领着部队经过通江县的鹰龙山,中途突然撞上了一伙敌军。
眼见已经无路可退,陶万荣临危不乱,当即指挥全营抢占有利地形,用木棍、扁担对敌人完成了合围。
随后她一声令下,女战士们一个个如猛虎下山般向敌人冲杀过去。最终在一番激战后,敌军成功被打退,而他们也成功抓获了几百个俘虏。
战斗结束后,徐向前特意对她们提出了表扬,并破例将她们收缴的武器全都还给了她们。
由此,这支娘子军在军中名声大噪,陶万荣也获得了上级的关注。
后来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毛主席听说她的事迹后也对她十分欣赏。他笑着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希望女同志们能以陶万荣为榜样,继续奋战下去。
与主席的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与陶万荣之间的友谊也逐渐变得深厚。毛主席也开始像其他人那样,亲昵地称呼她为“黄毛丫头”。
长征开始后,陶万荣一边担负着宣传的职责,一边担任着后勤的工作。由于炊事班人手不够,她经常趁着休息的时间给战士们做饭。
她的厨艺十分精湛,能将野菜、树皮这样的食材做成好吃的“野菜团子”,还能用泥水煮出略带咸味的汤。
有一次,毛主席在路过炊事班时也尝到了她做的饭,不由感叹道:“黄毛丫头的手艺不错,能把草根变成美味佳肴!”
能得到毛主席的夸奖,陶万荣非常高兴。后来只要有做饭的机会,她便总是想办法给毛主席送去一份。
但好景不长,因为日夜操来,她最终病倒在了路上,危在旦夕。毛主席得知非常忧心,到处派人找药给她送去。
后来还是朱老总亲自找人照顾她,给她喂药,她才转危为安。
当时医疗条件并不好,毛主席等一众领导们有时候都没有药治病,但他们为了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就如此兴师动众,可见领导们对战士们的关怀。
这也让陶万荣倍受感动。
到了1937年,她随西路军余部历经生死磨难后终于回到了延安。
毛主席收到消息后亲自过来探望她,并给予了她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毛主席记挂她身上有伤,让她安心休息。
但陶万荣却是个闲不住的人,坚持要回到岗位上工作。主席无奈,只好派她到陕北公学担任女生队队长。
后来由于国民党的封锁,陕北的粮食出现紧缺。毛主席又日夜操劳,久而久之便因为营养不良累出了一身的病。
那段时间,主席手脚出现浮肿,吃什么都吃不进去,身体也很快消瘦了下去。
陶万荣得知后便开始想着法地为主席做饭。她的手艺好,部队里仅有的土豆、南瓜都能被她变着花样烹饪成一道道美味的佳肴。
吃到她做的饭后,毛主席食欲大增,吃得也逐渐多了起来。主席那时经常调侃她,说她的手艺能化腐朽为传奇。
后来随着战势逐渐紧张,陶万荣便坚决要求奔赴敌后战场。毛主席虽然不舍,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
此后陶万荣便一直在山东抗日前线转战,她与毛主席也逐渐失去了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她又陆续担任了沈阳112厂副厂长、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继续奋斗在人民一线。
到了1957年,毛主席乘火车去苏联,中途路过沈阳军区时,他便留下来视察一番。
中途司令员邓华想请他吃饭,但毛主席心中却惦记着一个人,他直言道“黄毛丫头在哪?我想吃她做的饭!”
陶万荣收到消息后立马赶了过去。两人会面后,毛主席便笑着说:“黄毛丫头成了老战士,但革命精神一点也没变!”
这时陶万荣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主席竟然还记得她!
这一天,毛主席再次吃上了老战友为他做的饭。尝到了昔日的味道后,毛主席不禁又想起了那些年在延安奋斗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