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今天是4月26日
是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烈士牺牲85周年纪念日
在集美中学的校园内伫立着一尊英烈的塑像,她就是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的贞德”,被贺龙赞为“我们的女英雄”的李林。
△位于集美中学的李林园(图源:集美中学)
李林园坐落于集美中学南薰楼与延平楼之间,1990年落成时,我在集美中学读书,从那时起,每天上下学的路上都会路过李林园。“听浔江之涛声,仰烈士之雄姿,中华儿女,能不为神州之崛起而扬帆策马,竞立功勋!”这是《李林园记》中的一段话,李林,这位横枪跃马、驰骋疆场、不畏强敌的女子,她的飒爽英姿成为我心中女英雄最生动的注脚。每每有人提起花木兰,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她那坚定的眼神、沉静的表情和视死如归的气概。
△位于集美中学的李林园(图源:集美中学)
在集美中学,李林的名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之路。新生入学的教育活动、新团员入团的宣誓仪式,李林的事迹总是被一次次讲述,激励着每一个青春年少的心灵去追求真理、勇敢担当。
李林故事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市区)。幼年随养父侨居印尼,亲眼目睹了殖民统治下人民的苦难,反抗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悄然生根发芽。
△图源:人民日报
1930年,李林以华侨子女的身份进入集美幼稚师范学校就读,次年又转入集美女子初级中学。在集美,她度过了诗一般的青春时光。在1939年《给中共中央妇委的信》中,李林写道:“在我回到中国不到半年工夫……我进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我们很天真纯洁,不知道痛苦是怎么一回事。那个时期可以说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陈嘉庚先生办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内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音乐室应有尽有,为李林提供了一片成长的沃土。她热爱文学,尤其钟爱屠格涅夫的小说。她热爱运动,积极参与校篮球队、排球队,在运动锻炼中锤炼了身体素质,为日后的敌后宣传和正面杀敌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林还在信里写道:“在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文学,我希望我可以做一个文学家。”虽然时代的洪流最终将她引向另一条道路,但她留下了不少让人泪目的文字。
在集美求学时,李林心中就萌发了报国的红色种子,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离开集美后,李林又到杭州女中学习了一年。在那里,她最常去的是岳飞和秋瑾的墓。她倾慕于秋瑾“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的英雄情怀,甚至专门定制了一套“秋瑾装”,以表敬仰。
△1990年4月5日,集美学校师生集会,纪念集美中学校友、抗日英雄李林烈士殉国50周年,举行李林园落成典礼(图源:集美中学)
一年后,李林转学到了上海爱国女中。在那里,她的阅读范围从文艺拓展到了社会科学和哲学。当时上海四马路的杂志公司,成了她每周必到之地。她希望从进步书刊中探知祖国富强的方法,那份抗日救国的愿望,在她的心中愈发坚定。
在一篇题为《读 <木兰辞> 有感》的作文中,李林表达了自己效法花木兰杀敌报国的决心。文末,她以诗明志:“木兰替父赴战场,红妆挥戈胜儿郎。卫国何须分男女,誓以我血荐炎黄。”国文老师李天行为这篇作文破例评了105分,作文发回后李林又补上:“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1936年12月,21岁的李林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将自己的名字“李秀若”改为“李林”。
这一年,也是李林最后与家人相见。
△李林就读集美中学毕业证书(图源:集美中学)
“七七事变”后,李林奔赴抗日前线。她骁勇善战,机智果敢,带领游击队屡立奇功,威震晋绥边区。在枪林弹雨中,她写下即兴短诗《心爱的战马》:“当黄色的风沙吹起在沙滩上,我的战马快如飞,飞过山岳,飞过平川。风啊,我和你比一比;敌寇的血,染红了我的马蹄;敌寇的头,滚在我的脚底。”
在战斗中,李林结识了自己的爱人,与爱人并肩作战的岁月,成为残酷战争中最温暖的记忆。然而,这段美好仅维持了一年八个月,就被无情的战争摧毁了。
1940年4月,日伪军对晋绥边区进行疯狂“扫荡”。4月25日,日本侵略军突然集中大量兵力,准备对晋绥边区进行第九次扫荡,怀孕三个月的李林得知情报后,毫不犹豫奔赴战场。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率领骑兵连勇猛冲杀,吸引敌人火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她毫不畏惧,浴血奋战,最终身负重伤,被日伪军包围后,宁死不屈,把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牺牲,年仅24岁。牺牲时,李林不仅是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还是位怀着身孕的母亲,她腹中只有三个月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
△李林(前右二)与参加晋西北军政民大会的代表们在一起(李林亲属 供图)
战后,战友们在李林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封带血的信,信中写道:“你去后的那天,刮了大风,不知你受凉了没有,我很担心。在一块儿时,有时还会吵吵嘴,分开了,却非常想念。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写到这里,我们的孩子又在乱动了,但我会保护好他的,请你放心。”这封未寄出的家书,成为李林留给家人最后的遗言,让人动容。
1940年6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革命圣地延安发来唁电,称赞李林:“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更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
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称赞她:“是中国民族英雄最光荣典型,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
△位于集美中学的李林纪念馆(图源:集美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家人多次前往上海等地寻找李林的踪迹,皆杳无音信。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李林为原型的电视剧《烽火侨女》播出,离散多年的家人才惊觉:荧屏上的英雄竟是失散半个世纪的亲人。
2009年以来,李林先后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她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中共一大会址的“缅怀墙”上。
△资料图
随着对她的故事了解得越来越多,对她的敬仰也越来越深,在这份深深的敬仰中还多了一份心疼,每每经过李林园,总会去看看她。
今年是李林牺牲85周年,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想起她,突然很想送她一束红玫瑰。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为了民族解放,她毅然奔赴抗日前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担当。她像一朵铿锵玫瑰,在烽火岁月中傲然绽放,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当年她策马守护的山河,已屹立于世界之巅,不再惧怕风雨与狂澜。她以热血浇灌的信念,化作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她捧着课本穿梭过的校园,学子们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这一切美好,多想让她看见,多想与她分享。
李林
这朵永不凋零的铿锵玫瑰
将永远绽放在民族记忆的春天里!
来源/集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庄宇婧
校对/陈佳颖
编审/李行云
点“在看”的人,都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