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4月25日,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活动在海淀区曙光街道时雨园社区举行启动仪式。记者获悉,北京今年将建成100个社区微花园,惠及全市16个区和经开区。
此次活动采取“1+7”联动模式,东城区新中西里社区、西城区西豪逸景家园社区、朝阳区华彩国际社区、丰台区世华水岸社区、石景山区重兴园社区、通州区运河湾社区以及大兴区兴华东里社区等其他7个社区微花园建设同步启动。
在时雨园社区主会场,100余名居民和志愿者化身“社区花匠”,在专业指导下挥锹培土,栽种三七景天、薄荷、迷迭香、大花海棠等15个品种的各类植物2000余株。据时雨园社区书记姚静介绍,“时雨园社区微花园打造‘可食’特色,让居民们了解这些药食同源植物的花卉长什么样,未来也将组织小朋友参与植物科普活动。”
海淀区时雨园社区,小朋友参与微花园建设。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活动现场,园艺师还为居民介绍了养护知识,确保居民“种得下、养得活、管得好”。
“推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据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常祥祯介绍,全市结合义务植树进社区活动,发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景观设计团队的力量,帮助社区居民在小区绿地中设计打造家门口的微花园,每个社区微花园将通过3场以上的义务植树进社区活动实现。
从招募社区园艺能手、设计师团队征集设计方案,到邀请社区、物业、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讨论,植物的选择与种植,再到后期交由社区居民养护管理,社区微花园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践行了花园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三级调研员杨振威介绍,去年北京建设了30个社区微花园,目前植物返青率达到70%。“一些植物春节后又萌发了,不用年年种,降低了成本。”他举例说,欧石竹的花卉非常漂亮,花期长,有“会开花的草坪”美誉,这类景观效果好的植物将在微花园建设中推广使用。北京今年将建成100个社区微花园,惠及全市16个区和经开区。其中,每个中心城区将建设10个左右,郊区将建设2-3个,未来将逐步推广。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