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检察官,这起案件到今天圆满解决,算下来已经23年了。”近日,在富民县人民法院内,在执行和解协议上签下字的那一刻,史某与杨某终于展露笑颜,该起历经23年的纠纷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事情要追溯到2002年4月,史某因杨某拖欠货款15万余元,将昔日好友诉至法院。经一审、二审后,史某胜诉。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仅执行到位2.8万余元,杨某还因妨害执行被司法拘留十五日,此后案件陷入僵局。

  此后23年间,两人的矛盾始终未解。今年3月,史某向富民县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检察官调取卷宗,查阅资料,走访相关人员,询问当事人,逐渐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杨某坚称当年的赔款协议书是为帮史某解围而签,如今他事业有成,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法院也已冻结其15万余元;而史某除主张剩余本金外,还坚持高达18万余元的迟延履行金。目前双方已年过花甲,渴望安宁生活。

  检察官抓住调解契机,联合执行法官制定和解方案,组织双方多次沟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富民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伏自坤介绍,在办理这起案件时,困难重重,但耐心、用心和技巧是关键。“在与申请人史某沟通时,我们认真核实法院执行到位的案款及相关执行工作情况,耐心倾听她多年申请强制执行的辛酸历程。史某身体不好,经常吃药。我们十分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并认真听取她的诉求和意见。” 伏自坤说。

  第一次调解时,检察官抓住重点,向史某指出法院已查扣到15万余元,本金有保障,建议她主动放弃部分迟延履行金,提高执行效率、减少矛盾纠纷。同时向杨某讲明拒不执行生效裁判文书的法律后果,并引导双方退一步海阔天空,尽快从诉累中解脱出来,珍惜当下。

  伏自坤介绍,他使用的“耐心、用心和技巧”工作法即工作上要细心审查、调查,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和疑点,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用心则是从专业、理性的角度帮助双方分析利弊,运用捕捉到的细节及办案经验,积极引导双方商量和解方案;技巧即面对面沟通,充分让双方发表意见和观点。然后通过一对一的分析,让各方理性决策。同时还要与法官保持高度默契,适时调整方案。

  最终,杨某同意一次性支付25万元,史某放弃部分迟延履行金。当双方在和解协议上签字的那一刻,23年的对峙与隔阂烟消云散,当事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检察官提议让双方合影,双方握手言和。

  富民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圆满办理了这起跨越23年的民事案件,在检察办案各环节推动矛盾纠纷法治化实质性化解,不仅维护了法律尊严,而且传递了司法温度。

  记者 张競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