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区团购,乡村就业的“新引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燕俊

2016年以来,社区团购作为农村电商的创新模式,历经全面萌芽、爆发式增长、巨头入局等阶段,发展势头迅猛。凭借“集中采购+短链配送+社群运营”的独特模式,社区团购不仅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开辟了全新的销售渠道,还拓展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为乡村就业开辟了新路径。

让我们一起,走进因社区团购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新农人故事”。

“村中CBD”多了个“新身份”

王义琴有一家开了快20年的小卖部,如今有了“新身份”,成了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金川镇黄金村社区团购的自提点,每天为当地人提供新鲜食材。王义琴的丈夫不用再外出打工,夫妻俩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今年春节,村里的年味随着小卖部不断抵达的货物而愈发浓郁。作为“村中CBD”、信息集散地和快递收发站,小卖部里堆满了村民们下单的年货,从新鲜的水果、蔬菜、鱼虾冻货,到必不可少的春联、酒水饮料,以及走亲访友的一箱箱礼盒,应有尽有。

该镇地处秦岭,道路蜿蜒,出入不便,遇到下雨下雪时山路更加危险。过去,王义琴要搭乘大巴前往县城或西安为村民进货,频繁时每周一次。王义琴一家每次都要背着大包小包货物回村,有时山中修路还会造成拥堵,回程之路漫长又辛苦。

2020年,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后,为当地村镇带来了一种很新的生活方式——社区团购。顾客头一天在手机软件下单,第二天便可到自提点取货。王义琴抓住机会,申请加入自提点,算是在家门口进行了一次小型创业,至今已坚持5年。

起初,王义琴建起了一个近400人的微信群,分享平台的日常热门商品链接,手把手教村民下单。相比到镇上采购,社区团购的商品种类更齐全、价格更实惠,而且第二天就能送到。慢慢地,村民们逐渐接受这种团购方式,在微信群里分享购物心得,“真的收到货了,芹菜很新鲜,比镇上便宜两块。”“我看到平台上有山竹,给我小孙子买来尝尝。”

“村中的CBD”虽多了项业务,但王义琴夫妇也把小店管理得井然有序。

每天上午8点,照顾完小儿子起床吃饭上学,王义琴夫妇便开门,将30多平方米的小卖部打扫干净,在门口屋棚下摆好货物,等待平台的司机送货上门。将一天的货量搬到屋内后,王义琴夫妇开始对照订单表格进行分拣。

为了避免分拣失误,平台会在表格中的品类项前标注“相似易混”等字迹提醒团长,有些品类需要冷藏或者冷冻,表格也会有所标注,王义琴便放进冰箱或者自家10平方米左右的冷库短暂储存。“以前舍不得买的虾和鸡翅,现在也常出现在村民餐桌上”。

现在,王义琴团长还负责周边两个村子的买菜订货,微信群已经建了两个,共800人,每天订单稳定在200单左右,逢年过节会激增至500单。用户多了,王义琴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她说,每天群里若有100人下单,收入会过百,“平时小卖铺再卖点货,坐在家里可以挣两份钱”。

“五线”小县城的接力传递

在云南新平这个五线小县城,留下来的“打工人”以女性居多,且大多缺少知识技能,还得照顾家里年迈老人。龙艳萍经营的小站点,不仅满足了周边乡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采买,也撑起了全站20余人生活的半边天。

龙艳萍的站点提供了司机、分拣员、仓管员、抬货员等多个岗位,其中分拣员最多,达到10人。她们都是新平本地人,年纪小一些的20多岁,年纪大的50多岁,每天早上来干2-4小时,结束后回家送孩子上学,月薪资最高1600元左右。白天站里没有工作的时候,她们还可以兼职其它行当。

自2022年10月接过多多买菜业务以来,龙艳萍经营新平安驰站两年多,业务已覆盖新平县的漠沙等主要乡镇及其周边乡村。最初接手站点的时候,她没找着经营门道,忙得焦头烂额,业务还发展不起来。几名司机就一直鼓励她坚持,“我们帮你一起顶着”。目前,站点日均单量超4000单,年货节等峰值期会突破9000单。

小县城的人质朴、含蓄、话不多,所有情绪都表现在行动里。在龙艳萍看来,虽然大家平时鲜少表达,但对这份工作都很珍惜、觉得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年货节持续忙了20多天,有时司机送得远回来都凌晨2点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人请假。”

正是龙艳萍和员工之间的支持和信任,支撑小站跨过了一个个难关。她把站点经营收入的70%都用来给员工发工资了,希望把自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来源:农民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