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农源薯业合作社的农田里,马铃薯播种机在田间往来穿梭。 温元元 摄

随着春耕的号角吹响,广袤田野上正演绎着一场农业变革的精彩大戏。在文水县农源薯业合作社的农田里,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深度交融,新质生产力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95后的新农人赵永壮,作为文水县农源薯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他始终怀揣着对农业创新发展的热忱,不断探索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路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无疑给赵永壮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更加充满信心。

走进农源薯业合作社的农田,几台无人驾驶马铃薯播种机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正有条不紊地在田间往来穿梭。这些播种机可不一般,是赵永壮去年发现原有播种机存在问题后,特意和厂家定制的。它们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专门适应文水本地气候条件,采用大垄双行的设计。

“去年我们发现了播种机上的一些问题,今年我们和厂家特意定制了更适合文水本地气候条件的大垄双行的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马铃薯播种机,我们合作社购买了三台,机器上都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赵永壮说起这些新设备,满是自豪。

大垄双行的设计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点。垄间距更宽,使得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充足的光照,这不仅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还让其品质更上一层楼。而且,这种设计巧妙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率提升了20%以上。“大双行保障产量,更节约土地,土地利用率更高。”赵永壮对这种创新种植模式赞不绝口。

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不仅体现在种植模式和播种设备上,还体现在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上。以往,完成合作社2700亩马铃薯的播种工作,将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今借助这些先进设备,14天左右就能全部完工。

在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合作社为社会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周边的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文水县农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张小虎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现在农田的活儿,机械为主,我们辅助,挺轻松。”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源薯业合作社只是文水县借助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的一个缩影。随着越来越多像赵永壮这样的新农人涌现,以及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文水县的农业正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生产,不仅“耕”出了眼前的丰收希望,更“耕”出了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相信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推动下,文水县的农业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 温元元

来源:吕梁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